陈情表重点句子默写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它是汉代大臣陈琳向东汉明帝献上的一封表,向当时的皇帝表达了汉朝的危急和臣民的忠诚,是中国文化中富有感性和表现力的经典之一。
“臣有疾,僚佐未遑,謇謇懷懷,怵惕恐懼”
陈琳在表中说明自己的病情,让明帝知道他的身体健康已经无法维持朝廷的事务,同时也想让他认识到他身边的大臣应该分管国家大事,发挥他们的职能。
“伏惟圣明天子詔臣以病革职,臣以不病辞不赴。赴拜辞之文,所陳者九推辞而無一可用者,臣之罪固宜不赦。然臣之青史,其言也:『直臣陳情,諫以血,為忠臣之至』,是以先帝以諸葛孔明、李世民待臣甚厚也。”
陈琳对他不辞而言的心情进行了自我反省,并且坦诚地承认了自己不够称职的言行。他还提到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功勋,表明他是一个忠臣,他曾经不顾个人安危进谏过先帝,并且用自己的血寄情于国,也获得了前朝皇帝对他的嘉许和赏识。
“今臣以疾陈之,是以先帝遗诏曰:『惟陈琳、杜预能辅吾子,则天下幸甚!』北海虽微,志浩然有南海。臣每念先帝之明,热中悲恸,不自胜。”
陈琳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之情和对于当前国家危局的担忧,同时也重申了自己是一个有志之士,虽然来自北海,但是志向远大,有南海的气魄和胸怀。
“陈琳虽不敏,拙于治世之能,有一身之忠,实不可忘也。”
陈琳在这里自我评价,虽然才智不如其他大臣,但是他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这是他一生的坚持和信念。他希望明帝能够认识到一个忠臣的珍贵和重要性。
最后的总结
《陈情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其背后蕴含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更带来了对于忠诚、为民族尽自己的职责、勇于担当的思考和启示。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下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