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抒发情感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中考课内文言文秘籍之《小石潭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西风烈老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石潭记
关键词: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
一、主旨: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二、结构
(1) 发现小潭 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乐)
(2) 潭中景物:潭水:_清澈_(特点) 写法:(游鱼、阳光、影子)_侧面描写
游鱼:活泼、敏捷、灵动(特点)写法:动静结合 ----——(乐)
(3) 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 ——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4)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心情) (原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名句
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既概括小石潭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点睛之笔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特点: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第一段 发现小潭
1、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什么写法?并用了那些动词?这样写有何好处?
移步换景,隔、闻、伐、取、见;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一样,引导读者随着描写顺序,看到不同的画面,说明了小石潭僻静、人迹罕至。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2、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景物怎样的特点?(整体的特征:幽静)
水清、石奇、树绿。环境幽静,景物奇美。
3、“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偏僻,人迹罕至。
第二段 潭中景物
1、第二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潭水清澈的?
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在写水,却处处写水。
2、第二段写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出怎样的境界?
自由自在、活泼天真;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乐而忘忧。
3、由作者对鱼儿生存状态的描写,可见作者当时心绪如何?“似与游者相乐”表明作者什么情感?
作者的境遇与鱼儿相反,内心在羡慕的同时充满酸楚。 欢悦的心情。
4、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第三段 小潭源流
1、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A抓住了溪流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B比喻。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恰如这“不可知其源”的小溪,令人迷茫,看不到尽头。
3、如何理解“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应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让人觉得非常暗淡,这一明一灭,非常明确的写出了作者,看到了小溪的特征。
第四段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A、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B、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5、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
6、有人说,小石潭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同意,文章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以特写的镜头描绘尤鱼和潭水,在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的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自己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7、郦道元的三峡和本文都是描绘山水的优美文章,是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多客观的写山水,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物中,寄寓了自己不幸遭遇抒发了,抑郁孤寂之情。
8、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9.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0、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坐潭上凄神寒骨 观游鱼乐心怡情
碧水游鱼石潭景 凄神寒骨游者情
望潭源斗折蛇行隐约可见 想前路坎坷迂回渺茫无边
▲▲▲点击头像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说明:翻译共分四行:
1.原文; 2.逐字直译;
3.意译,力求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4.重点字词或知识点的说明(必要时)。
小石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愚溪旁。下游兴建水电站后,水位提高,虽是清莹澄沏,但旧址已被淹没,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为保护文化遗产,炸掉水坝,还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原貌。
本文最出彩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此句似乎是从《与朱元思书》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中化来,却又出乎其上。无一字写水,而水的澄澈栩栩然展于纸上。后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又似乎是“反用”柳文:柳文以空写水,苏文以水写空,各臻其妙——站长只能说你们唐宋八大家真会玩儿。
写此文时,正值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失败,作为革新一党的柳宗元也被贬柳州。文中说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实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并非潭冷,而是作者心冷。
留给孩子的古文翻译
一、基本知识梳理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
2、柳宗元简: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3、背景介绍:唐永贞元年,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参加政治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永州八记》
4、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5、小石潭特点:石奇,水清,环境幽静。
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二、课文窜译
第1段原文:
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使快乐)之。伐竹取道,下见(“见”通“现”,出现)小潭,水尤(格外,非常)清冽(liè)(清凉。冽,寒冷)。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石头做潭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作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披拂。
第1段译文: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于是,我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来,往下走就出现了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潭)以整块的石 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的水面石头,形成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彼此覆盖、缠绕、摇晃、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段原文:
潭中鱼可(副词,大约)百许头,皆若(好像)空游无所依(依靠)。日光下(向下)澈,影布(照映)石上,佁yǐ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chù尔(忽然)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第2段译文: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太阳光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象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第3段原文:
潭西南而望,斗(像北斗星那样)折(曲折)蛇(像蛇那样)行,明灭可(能够、可以)见(看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cī)互(相互交错),不可知其源。
★第3段译文: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明或现,也能够看见。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第4段原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第4段译文: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 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第5段原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随从)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第5段译文: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随从我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重点字词
huáng( )竹 清liè( ) 为chí( ) 为yǔ( )
为kān( ) yǐ( )然 chù( )尔 xī( )忽
cī( )互 寂liáo( ) 悄chuàng( ) 幽suì( )
二、文言基础
1)一词多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
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隶而从者: 世隶耕: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 古, 今,
小生 古, 今,
3)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⑵意动用法
心乐之
⑶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3)特殊句式
⑴倒装句
例句:全石以为底。
译文:
⑵省略句
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译文:
三、句子翻译
1、全石以为底。
译文: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四、相关练习,按原文填空。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我是语文周老师,谢谢您的阅读。如本文章对您有用,建议转发分享给他人。如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关注我。如您有更好建议,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