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政治作业 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它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作业设计却是政治课教学较为薄弱的环节。而技工院校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政治课又是考核的课程。政治作业布置就会受到学生本能的反感和抵抗,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而大打折扣。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成为每一个政治教师绕不过去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顾名思义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特殊情况。技工院校学生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很多同学会认为只要能混张文凭就可。尤其是政治课,对作业就更加反感。二是老师有要求才做,没要求就不做。因此,如何设计好政治作业,使他们肯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技工院校政治课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政治课的作业设计时,我们应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质”是精华,“量”是多少。在作业布置中,题目要精,量要适当。老师在设置作业时,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三是作业的布置应不拘一格,花样翻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创设思维训练情景,达到质与量的统一。
二、作业设计要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要求我们进行作业设计时考虑行为作业,学以致用,体现实践性。行为作业是相对于知识性作业而言的。它是政治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某些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后,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向他们提出和布置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的要求和任务。
在设计行为作业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行为实际,引导学生该做什么,不 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具有针对性。例如,学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后,我们针对某些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物的现象,设计了“爱护学校、班级集体的财物”的作业;学了“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后,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设计了“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粮食”的作业;学了“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后,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不尊敬老师的行为,设计了“认真听讲,对老师有礼貌”的作业等等。
显然,行为作业的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如果只是泛泛地提出一些要求,缺乏针对性,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行为特点,才具有可操作性。
三、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要求政治课教学业应向生活回归,为此,在作业布置方面就必须注人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的思想政治课是他们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
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这一内容作业布置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如下作业:①查一查:农贸市场青菜价格早晚有差别,为什么?试用价值规律有关知识说明这一现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些作业的内容学生熟悉,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提高了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贴近生活,也应该适时布置时政作业,拓展学生视野。例如,每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大高段课程刚好上到“国民收入分配、财政、税收”这一内容,可以及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①查一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而此期间,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①查一查我国现时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分别是谁担任?他们是怎样产生的?②我国的国家机构如何设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的作业促使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查阅搜集这些时政资料,了解到我国现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总的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有效作业,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浅析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有效性》2023年11期,《新课程》
2.《优化思想政治课作业系统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徐帆,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作业设计要体现应有的“人文关怀”》,钱桂林,教学月刊,2004年3期
一、背景分析
《用数学》是一年级上册学习内容。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试题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但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及时交流来纠正体验中的错误。并且,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特别是联系实际的意义的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通过寓意丰富的情境创设来让学生体验,达到在此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发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思考,培养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
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以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较清晰地表达题意和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自我反思。
二、教学程序描述
(一)口算
(二)新课教学
1.谈话引入: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举办了一个联欢会,勤劳的小兔子一大早就来了,咱们一起去迎接它们吧!
2.寓教于乐
(1)收集信息
(从左边切入)认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来参加联欢会的可不止这几只兔子,还有好几只呢!
(从右边切入,停几秒钟后马上让兔子消失。)
你来猜猜看刚才大概又来了几只兔子?(指几名学生猜完后重新出示)你们猜对了吗?
(2)尝试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小朋友们静静地想一想,你能试着提个数学问题吗?把你的问题说给同桌听。说说看,你的同桌提了什么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交流中,选择“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个问题,并板书。
(3)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A .数出来的。请你来带大家一起数一数。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数数法。B.左边+右边。你会列算式吗? (7+8=15)这里的7、8、1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C.白兔+黑兔。有没有人跟这个小朋友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你说你的想法跟他不一样,那算式一样吗?那你的算式是怎样的?(10+5=15)通过他的算式,谁能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从位置和颜色这两种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这个问题。
(三)小组合作 分步展开 练习巩固
1.贴一贴。除了小兔子,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参加联欢会呢!想看看是谁吗?它们现在就藏在老师的信封里呢!你能送它们去参加联欢会吗?不过在送之前,有个要求:拿出信封里的小动物,四个人商量一下,怎么贴比较好,看哪组能贴出数学问题来。
2.说一说。根据你们贴的作品,把你想到的数学问题轮流说给组长听。
3.写一写。写下这个数学问题的算式。
4.汇报交流。请小组长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贴的,提了什么数学问题?哪个小组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你们觉得他的解决方法怎么样?有没有小组的想法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每交流好一个组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提高练习的深度和广度
1.拓展延伸,尝试用减法解决问题;(将小荷叶上的青蛙拿到水里) 咦? 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呢?你是怎么想的?预设:A.数出来的;B.用减法算12-5=7。真聪明,这种减法我们没学过你都会了!说说看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选择同桌喜欢的一幅图 给同桌提问 并让同桌写下算式
3.稍做交流
(五)延伸到生活
1.情感教育。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的大自然才变得这么美丽,你们想对小动物说些什么?
2.联系自己的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你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吗? (板书:用数学)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老师也发现了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想看看吗?(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
看来,生活中很多问题(下转140页)(上接97页)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数学在我们生活当中,作用还真大!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教后反思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本节课初始的听算式练习,设计了几道容易听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而让学生说说“你的同桌提了什么数学问题?”,也意在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同伴的习惯。
(二)动态化情境过程中寻找信息 构建解决问题基本结构
本课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视觉材料,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将整个过程动态化按步骤呈现。“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景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来逐步收集信息和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而信息的呈现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展开,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上进行有序思考。在第一次的信息准确核实后,通过第二次的猜一猜“大概又来了几只兔子”,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再次提供信息,另其寻求信息。之后,通过提问“你能试着提个数学问题吗”,一步步地建构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
(三)寻求多种解决策略 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重在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多角度、多层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解决策略,让思维的发散性得到开拓。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注重以开放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有想得和他不一样吗?”“谁有问题要问?”不断鼓励学生多角度得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次,给学生提供了情境空间。不管是例题,还是练习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都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收集信息。通过说算式,说自己的想法,通过看算式猜测别人的想法,来暴露他们的思考过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达,并培养学生思考过程中的一种逆向思维。
(四)有效合作 分步开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由于是一年级孩子,合作学习的要求不能过高,而且每一步的任务不能过多,因此,将合作的过程分步完成,步步落实。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上《与邻居和睦相处》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老师这儿也要贴对联,说着出示上联,“远水难救近火”,下联呢?指名学生回答,(远亲不如近邻),接头再请同学们想想横联应贴什么?(与邻居和睦相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有的放矢,给了学生一个思想准备。
认真听讲,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听一些这方面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通过听,能够认真的思考问题,从一些小故事中汲取教训经验,从而纠正自己的思想。我教《与邻居和睦相处》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出示了居委会6户居民和睦相处的幻灯画面,并播放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明白与邻居和睦相处应做到“敬”、“助”、“让”又具体是指什么,应怎么去做,这样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思想政治课,不会使学生困乏、烦躁,反之这样效果很好,在鲜活的例子,具体的事实面前,对学生更有主服力,感触更深。
听完别人的故事之后,就要说说自己。这时已形成理性认识,对凡事都有一些感受,对自己身边的事,也都有一个说法。于是,此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时,很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有的说:与邻居和睦相处很重要。有的说: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很多好处,可以为我们幸福的家庭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还有的感触深切地说:以前,我总是以为与邻居相处的好不好,没什么关系,不重要,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所以总是为了一些小事与邻居斤斤计较,闹得很不愉快,大家见了面也不打招呼,都像见了仇人似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首先得从自己做起,而后要求爸爸、妈妈与邻居和睦相处,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了……小小年纪,通过学习之后,竟能懂得这么多,说出这样大的道理来,可真不简单,但这些可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行的通的。接着我重点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经历过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事来,大家一起来议一议。很多同学都大胆地说起来,毫不顾忌。通过这些自己所经历过的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让学生更能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平时应该怎样去做,用自已所学的东西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动
为了更加巩固加深学生的知识,接着就要让学生评。评一评。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首先,老师可举出一些有关的例子。如:邻居在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谈笑声影响了小强做作业,小强就在楼道上大喊大叫。然后可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拿出来评一评。通过评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一层,思想程度更加深一层,使学生有事理,更加懂道理,从而把理论已应证于实际。把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了,思想上有了一个明确高度的认识,那么行动上也就更为“有理”了。
一节课下来,“做”才是最终目的,开始的“引”、“听”、“说”、“评”都是为最后的“做”服务的,“引”、“听”、“说”、“评”是在思想上下功夫,“做”是在行动上下功夫,但“良好的行动”是在“良好的思想意识”上产生的,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意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行动。在前面四步的奠定下,此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框架,现在就是要怎样把这个意识概念拿出来,用于实际之中,这时我先是让学生查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哪些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做得不够,立即改正。今后又打算怎么去做,接着老师举出一些例子,让大家说说,你遇到这些事会怎么办,如:见邻居家小宝跌倒了,你连忙过去扶他,可小宝哭着不肯起来,小宝妈妈跑出来一看,说你怎么欺负小宝呢?让学生讨论发言。这样使学生的思想、行动都更进一步,从而很好的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而育人的目的。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
“三贴近”是一个整体,中心是学生,即,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真情实感,贴近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怎样才能真正的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体会。一、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际教师如何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际呢?第一,要密切联系学生,多接触学生,同学生聊天和谈心,在非常宽松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前提。因为通过接触和了解,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需要讲些什么。第二,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思想政治课教育活动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学生才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爱学,乐学。例如:我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之前进行了调查:你们家是怎样投资理财的?你知道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方式吗?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动员学生回家之后问问家长,学生很有兴趣,回来之后发言都很积极。学完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根据你家庭的具体情况,为你们家列出科学合理的理财方案,并说明理由。这样知识就贴近了学生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总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切入、引申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陶冶、智能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实效性,不能让情境教学流于形式上的“活跃”。要弯下身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努力避免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思辨性”和“有效性”,力求创设的问题既能满足青少年求异、求变、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又能让他们心生疑惑,产生探索的欲望与动力。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入境释疑,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导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堂教学时,如何看待高中同学们的消费名牌现象,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是在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为目的,关照学生的生活体验,因势利导,采取小品、短剧、辩论等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获得综合提升,从而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紧跟时代脉搏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比较关心社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涵的“政治”问题。如物价上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三公经费公开问题,利比亚内战问题,欧洲债务危机问题等。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让学生聆听各种报告、演讲、专家解读,观看相关纪实、影片等,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其中蕴涵的“政治”问题。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在高三综合复习过程中,说到食品安全问题,学生都义愤填膺。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说出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保证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学生就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既然关心这些热点问题,就说明学生有了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有了兴趣再加上我们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和知识就水到渠成了。
一、材料分析题的特点
1、背景材料“新、广、活”。即内容新颖,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背景材料一般选用最近一年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选用身边的普通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件,可以是通俗引文,也可以是图表、漫画,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问题设置“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道德行为习惯,又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材料题的灵活性非常强,对学生来说是思想品德试题中最头痛的题目了。一是看到材料无从下手,二是要耗费很多的体力、脑力,但结果还不一定“心想事成”,往往会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
二、材料分析题的类型
1、试题类型
材料分析题主要以文字材料、图表类、漫画类、数据类、图文结合类为主。
2、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问题类型:
(1)说明、反映类
①材料本身直接说明(反映)了什么。
②这还进一步说明(反映)了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启示类
启示必须是从材料中悟出的。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
①要有针对性。
②要多角度、多方位。a、经济、政治、文化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c、思想、行政、道德、法律
③要有可行性。
(4)打算类
①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
②内容应尽量涉及理想、使命、精神、道德、法制、学习、成才等方面(思想、行动、现在、将来)。
(5)认识(理解、感受)类
①亮观点(即材料说明的结论性的观点)(讲明是什么)
②讲原因(用材料中的事实或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讲明为什么)
③谈启示(包括国家和个人应怎么做)(讲明怎么办)注:有时谈认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谈。
(6)评析类
①判断:(如:正确、错误;合法、违法;片面等)
②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作分析:(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本国情、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等)
③亮观点、得结论(是错误的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
三、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因其容量大,角度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解答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若能掌握解题技巧,学生会迎刃而解。
1、读材料前,先看问题
把握问题最重要,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均在设问中,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
2、精析题意,搜寻信息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读懂题意。注意既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明确问题的指向,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对漫画材料的精析要注意“三看”:看标题、看文字、看画面。对图表材料的精析要注意“三比”:横向比、纵向比、综合比。
3、回归教材,组织答案
在解题时,通过对材料的审理,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后,立即回归教材。为此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必须找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忌脱题。此时不要忙于下笔,应先进行归纳整理,将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并且是教材重要内容的知识点来解答,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组织整理成为一种能说明问题的语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多元思维,对症下药
采取正确的答题方法,什么样题,什么样的答法;此题是问什么,答什么,不无的放矢。对活题,则要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多元而不唯一。要联系教材内外的知识,从多角度来组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会发现新的见解,才会较全面的认识问题。
5、认真书写,条理答题
卷面就是学生的门面,整洁的卷面,认真的书写,条理的答题,自然会赢得阅卷的心,会用心去阅卷,学生自然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了。
四、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看分值给答案
(1)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
(2)可以根据考试给出的分值揣摩答题知识点,比如一个题目的分值是10分,往往包含了5个知识点;如果是6分的题,可能包含2个知识点也可能是3个知识点。学生在答题时,可以对照试题分值,检查自己在答题时是否遗漏知识点。
2、用大白话答题
凭理解和想象答题,不联系政治观点(即抛开政治观点答题)。应该注意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要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避免口语化。同时,还要避免盲目空泛回答,不说空话、套话。回答问题必须认清层次,分清主次,清晰明了。
3、张冠李戴
不联系材料(即抛开材料答题)。在组织、整理答案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答案必须做到理论与材料的密切结合、有机统一,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
4、点少面窄
解题应多层次,多角度,力求完整,不能点少面窄,更不能因为马虎遗漏问题。
5、书写杂乱
书写也是至关重要,要认真书写,合理布局,尽量使卷面美观舒适,因为一份书写规范、整洁的试卷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好心情,得分也可能会较高。
6、尽量多写
切忌空白的稀少的答案,无论你是否有头绪,都要想方设法地增加答案的规模。而且一般的时候多写因为写错不会扣分,而少写肯定是要扣分的。
五、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