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国学的蒙学书籍《声律启蒙》?中的对联。今天的重点,是叙述孔子的两个弟子~季路和高柴,以及他们之间的一段故事。
现记?录下《声律启蒙》第九章,“九佳”第三段里的原文。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一、?“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
城堡和市场相对 小巷和街道相对,老破的屋子和空旷的台阶相对,桃树的枝条和桂树的叶子相对,砌缝里的蚯蚓和墙面上的蜗牛相对。
曹操说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和三国时的“陆绩怀橘”的故事相对;孔子的弟子季路,和另外一个弟子高柴相对。
?砌蚓,指台阶砌缝中的蚯蚓;望梅止渴,出自《魏志》中的曹操故事;陆绩怀橘,出自《三国志·陆绩传》,六岁的陆绩把袁术给的橘子藏起来,准备带给母亲吃。这个故事后来被收入了古书“24孝”里。
二、孔子72贤中的两个弟子,子路和高柴的“人生简历”~子路最忠勇,高柴最高寿。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又叫季路、子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以勇敢和孝顺著称。
子路是大孝子,曾经为了孝顺老人,而背着米翻山越岭?,留下“子路负米”的故事。子路又是个直爽的人,刚入孔门时,常常对孔子讥笑和抨击,慢慢的,才越来越尊敬自己的老师。
后来,子路为保护和忠于自己的主公而死,死的时候63岁,死后受到历代朝廷的祭祀,在下一节有叙述经过。
高柴(521年-前393年),?比子路小21岁,比孔子小30岁,春秋末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字子羔,又叫子高、季高,去世于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活了128岁,是孔子门徒中的最长寿者。
高柴“身不满六尺,状貌甚丑”。他非常知礼和孝顺,母亲去世后的三年中,他从来没有露齿笑过一次。
孔子“因材施教”,特意培养高柴从政的修养。高柴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他也是72贤士中,从政当官时间最长久、最廉明、最得民心的弟子。
有两件小事,可以看出高柴对老师的无限爱戴。他曾经将卫相孔悝赏的珍贵玉磬献给了老师,又将卫出公赠的轻捷马车献给孔子,让老师能够乘坐新车回家。
三、说重点?~高柴之劝和子路不听,子路以至不幸遇难。
那一天,子路如果听从了高柴的劝告,就不会死了。但是为了保护主公,子路明知危险,还是毅然而去,最终导致了遇难。
卫出公十二年(前480年),卫国发生了政变。卫出公的父亲蒯聩又来夺取王位,并挟持了卫相孔悝来支持他。后来卫出公出逃,蒯聩继位,是为卫庄公。
时年42岁的高柴,当时正在卫国当官。子路和高柴都知道了卫国政变的消息,高柴从城里向外逃跑,子路则从外面赶往城里,两人在城门外会面了。
高柴说:“师哥!(姑且这么叫,容易理解)现在城门都关了,千万别进去了!”子路则说:“我在孔悝手下当差,现在主公有事了,我是特意赶来的,我想法也要进去!”
高柴说:“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我们这样地位的人能管的了。请师哥千万听我一句劝,千万千万不要进城,太危险了!”
子路回答说:“师弟你就别管了。我不为别的,哪怕光为吃了人家的饭,在人家出了事情的时候,我也不该害怕出头!”于是不听高柴的劝告,瞅了一个空子,就进了城。
他主要是想救出主公孔悝。蒯聩一害怕,就派了两员勇将下来,和子路战斗起来。子路已经63岁了,搏斗不过,受了重伤,帽缨都断了。
子路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勇士临死的时候,帽子一定要戴正!”他从容的把帽缨结好,然后就死去了。卫士还生怕他不死,把他的身体也给摧残了。
孔子听说卫国政变后,不安的说:“子羔都安全回来了,子路怕是会为国事而牺牲!”不久凶信传来,孔子这位已经快72岁的老人,当即在庭院中痛哭流涕起来。
?而高柴出逃后,后来弃政从文,创办了“高柴书院”,广收弟子,弟子们又开办分校。而“高柴学派”也代代相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另外几个典故故事~孤竹拦马,张纲埋轮,裴度犀带,飞燕之钗。
“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鲜花藏在卖酒的闹市区,翠竹映衬着读书人静静的书斋。
“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拦住武王伐纣的马;东汉的张纲埋掉车轮,回洛阳状告奸臣。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两个忠臣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发生在太平年代。
“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唐朝的名相裴度,穿着锦衣官服,佩戴着唐宣宗赐予的名贵犀带;汉朝的宫中美人赵飞燕,束的发髻上插着神女奉献的宝钗。
乌犀之带,黑色犀牛角装饰的衣带,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佩戴。
飞燕之钗,《汉书》载,汉成帝起招灵阁,有神女进一燕钗,帝赐赵婕妤飞燕。昭帝时宫人碎之,却化白燕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