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它将诗词、典故、传说和书法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美化和修饰艺术,蕴含着人们的理想和情趣,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除春节外,对联使用的时空范围很广,红白寿喜、落成开业、亭台楼阁,甚至山川寺庙,无处不在。
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清朝时任两广总督又暂署两江总督张之洞题写横额的“永成保障”围,是始兴现存240多座围楼中知名度很高的一座围楼。此围楼有四副对联,融入了《周易》、《诗经》、神话传说、宗族姓氏文化等内容,内涵非常丰富。且看:
大门联:永古千秋泰壮,成今一洞乾坤。这是副嵌字联,上下联首字组合一起就是“永成”,与横额“永成保障”相呼应。从字面上看,它寄托着建设者的美好愿望——围楼要象泰山一样,永久千年坚固矗立,且自成一个天地,管他春夏与秋冬。细细品味,上联的“泰壮”,下联的“乾”、“坤”,正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其中三卦。“泰壮(大壮)”是第三十四卦,有壮大、强盛之意;“乾”为首卦,“坤”为次卦,合在一起代表天地。短短的六字联十二个字,巧妙地融入了《周易》文化,而且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大气而不俗气。
前厅联:始于南山春常在,浴沐沂水源流长。按宗族姓氏传统,在宗祠、大门等公共场所,都会题写贴有对联。对联的内容蕴含姓氏来历、祖先典故、郡望堂号或与祖先有关的印记、符号等,表示不忘祖先,不忘来处。如本族林氏宗祠的常用对联“西河世泽,务本家声”,就包含林氏始祖林坚居住地古西河,与林氏名人林放问礼于孔子的故事。据东湖坪曾氏族谱,他们的祖先是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山东临沂人,其居所背靠南山,面临沂水。此副对联,就记录了东湖坪曾氏族人的祖先在风景秀丽“南山”“沂水”,并且希望曾氏子孙后代不忘祖先,不忘来处,方可源远流长,枝繁叶茂。
后厅联:永享无疆愿异自子子孙孙守成勿替,成功告竣想当年兄兄弟弟创造维艰。这也是一副嵌字联,与后厅正中“永成堂”相对应。此联上下联各十五字共三十字,对仗工整,尤其是“子子孙孙”和“兄兄弟弟”,朗朗上口,余音绕梁。它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子孙后代,享受着祖先庇荫的时候,也要记住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有点奇怪是上联第七字,按对联含义及对仗分析,应是“日”字,但却写成了目前所看到的“自”字。这是什么原因?有两个可能,一是错别字,二是故意为之。这么庄重的地方,错别字可能性不大,那么就是有意为之了。因为自古以来,就有在题词或对联中,通过写错字、别字表达更深含义的例子,如山东孔庙有副纪晓岚写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的“富”字没有上面一点,“章”字下面一竖上穿“日”字,明显就是错字,却表达了“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之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者在这里卖了个关子,强调子孙后代更多要靠“自”,自己!
斗门联:户纳瑶池全宝气,门迎衡岳半薰风。神话传说中,三山五岳,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都云雾缭绕,仙气升腾,住着快活的神仙们。从古到今,人们最向往的就是神仙生活。如神话传说中位于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娘居住地瑶池,风景秀丽,云雾缥缈,仙气飘飘,令人神往。在此,是希望围楼吸纳瑶池仙境的仙气宝气、南岳衡山的徐徐熏风,让围楼这一“洞天”变成人间仙境,让曾氏子孙也过上“神仙般的日子、神仙般的生活”。
横额:“绸缪牖户”、“西南其户”。一副完整的对联,包含上联、下联和横额,横额也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成保障围前厅、斗门上的横额分别是“绸缪牖户”、“西南其户”。这两条横额,均来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绸缪牖户”是《豳风·鸱鸮》的诗句。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原意是一只无助的母鸟,在遭受鸱鸮毁巢损子后,要趁雨停天晴之际,赶快修复好被损坏的鸟巢,开始新的生活。在这里,意思是要子孙后代做任何事都要早计划,早安排,未雨绸缪;或者是希望所建的围楼能永固千秋,确保子孙后代的居住安全。
“西南其户”来自《小雅·斯干》。这首诗的开头是“秩秩南山,幽幽南山”。此诗句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里出现过,并收入了初中语文课本,大家即使不熟悉也不会陌生。接下来的诗句是“……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此诗祝贺赞颂周王宫室落成,描写宫室处于山水秀丽之地,门朝西南,要继承先辈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等等。永成保障围的斗门朝向是西南,与周王宫室朝向相同,在此用“西南其户”作斗门横额,有异曲同工之妙。
该围楼后厅原立有一块木屏风,上面有曾履和(传说请张之洞题写“永成保障”的曾氏族人)抄送家乡的《小雅·斯干》诗句“秩秩南山,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气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就是说围楼建好后,各位兄弟叔侄居住在这优美的环境里,大家要相亲相爱,团结互助、互相谦让,才能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其语殷殷,不言而喻。
得一日闲余,约几文友,漫步东湖坪古村的石阶小巷,轻轻吟诵着“永成保障”围那几副对联,我们可深切感受到始兴客家先民勤劳朴素的思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后代的殷殷期待、良苦用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