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诸葛亮的对联简短
(1)、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2)、第二副,上联叫: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下联叫:知我者其惟春秋乎!——这副对联很好。它是一首集句联。上联出自《孟子》,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我平生的愿望,就是向孔子学习。下联也是出自《孟子》,《孟子》里面提到孔子,说孔子讲: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修《春秋》,他说,了解我的人,是通过我修的《春秋》来理解我,而怪罪我的人,也是通过《春秋》。而关羽呢,他是一个喜欢读《春秋》的人。所以集了《孟子》里的两句话,这副对联很好。
(3)、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4)、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5)、上联巧妙用了一到十这10个数字,言简意赅的概括了诸葛亮忠义一生。下联则是运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和东西南北中,很见用心。这个对联真是令人佩服,令人拍案叫绝。
(6)、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7)、据说,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这样一幅对联,将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生动。
(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9)、传说这个对联是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时一个外国人所作,借以羞辱清政府和中国人。“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根据字形,和八国联军进犯中国的现状,意喻洋人都站在中国人之上。
(10)、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11)、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十面埋伏,十路人十计战国策。
(12)、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13)、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14)、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
(15)、整个对联虽然长,但上联用典,下联写景,情景相生,意境无限。这样的对联真的很值得记在心里。
(16)、清朝的时候,有一位秀才来到了桂林游玩,见此秀丽风景,心中澎湃万分,一时有感而发,脱口而出一上联来:“斗鸡山上山鸡斗”,秀才游玩的此山叫斗鸡山,以此为题,非常的巧妙,难得是,这上联前后读都是一样的,难度非同一般。
(17)、对联的文字是很巧妙的,尤其是上联与下联的后半句,两个三字句,两个四字句,对仗工整,构思精妙,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用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诸葛亮的敬爱。
(18)、上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19)、第5副对联:许先帝驰驱,东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20)、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2、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十字
(1)、上联同样夸赞诸葛亮的才能,说诸葛亮的才能不仅仅是治理蜀国,他是治理天下的大才,只是没有机会罢了。下联则是化用了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意,再现了对诸葛亮完成心愿的遗憾,也歌颂了诸葛亮忠于国家的“赤胆丹心”。
(2)、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3)、上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4)、这副对联是纪念白居易和琵琶亭的。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和《长恨歌》。其中《琵琶行》开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所以下联的“荻花瑟瑟”,正是运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5)、这副对联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中名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说的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吕纯阳三过必醉”则是指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民间传说。
(6)、上联化用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名句,赞颂了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忠诚,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四世同堂,四代人四方传佳话。
(8)、七纵即七擒孟获(抓了孟获七次,又七次放掉,使得南方心服口服,为讨伐曹魏奠定了后方的稳定);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创的一种阵法,称为八阵图。
(9)、三个臭匹匠,赛过(顶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10)、我第一次看到这副对联,是小学的时候,在我们县新华书店,翻一本讲对联的书,看到这个惊讶得不得了,觉得太厉害了,居然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个字都给串起来了,还讲了诸葛亮一辈子干过的所有大事。这种对联就属于你看了一眼,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它非常特殊。
(11)、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12)、fúyúnzhǎngchá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xiāo
(13)、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
(14)、上联中的“攻心”,说的就是诸葛亮在七擒孟获时,采取的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策,最终使得孟获心服口服,从而平定了南中之地。下联中的“审势”,意思是审时度势,在刘备得到蜀地之后,法正认为应该“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诸葛亮建议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方式治理天下,使得蜀汉国力逐渐增强,为之后的多次北伐行动奠定了基础。
(15)、下联化用杜甫“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名句,说诸葛亮治国的才能堪比伊尹姜子牙,盖过萧何曹参。
(16)、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一部兵书,一生计一人唯孙子。
(17)、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18)、第7副对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于遗像,万古清髙。
(19)、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四渡赤水,四方军四处军威振。
(20)、考虑到上联乃是绝对,下联能够写到这个程度,也很不容易了。所以这副对联呢,在过去也流传很广,被很多对联爱好者认可。老百姓们也可以从这副对联中感受到诸葛亮的伟大。
3、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诗词故事
(1)、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2)、上下联语对仗工巧,可谓珠联璧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3)、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4)、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文人赵藩。对联主要从“诸葛亮治蜀”的角度展开,既是对诸葛亮的歌颂缅怀,也是对诸葛亮精神的活学活用,在当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5)、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6)、——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7)、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对联:
(8)、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9)、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四世同堂,四代人四方传佳话。
(10)、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11)、假如孔子看到诸葛亮,也一定赞美的。所以,对联对于诸葛亮的歌颂,可谓五体投地,无以复加了。
(12)、诸葛亮在西蜀的方针是“严刑峻法”,但是老百姓生活比较安乐。作者认为,必须要像诸葛亮那样“审时度势”,而不能一味严刑或者一味宽容。
(13)、这副对联是写岳阳楼的千古名联。岳阳楼是四大名楼之北宋范仲淹曾经写了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千古名句,被很多人当做座右铭。
(14)、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两钓渭水,两父子两邀姜太公。
(15)、此对联概括总结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一对即隆中对(与刘备探讨以后的对策);二表即出师表(向刘禅阐述出兵讨伐曹魏的上表);三分鼎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争权(与曹魏、东吴孙权建立相抗衡的争权,形成三足鼎立);六出指出去祁山(诸葛亮出伐曹魏的次数)。
(16)、虽然这副对联比较文雅,也比较依靠读者对典故的认识和理解,的确不是通俗易懂的对联。但不得不说,这是一副文采飞扬的对联,虽然是集句的方式,却显示着作者的才华,也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对于诸葛亮的敬佩。
(17)、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
(18)、有些人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吹得太神了,诸葛亮根本没有那么厉害。”我觉得,此言差矣。历史上的诸葛亮也许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神机妙算”,但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超级厉害。
(19)、结庐在紫峰白水一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20)、赵藩,字樾村,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出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的一个小村庄。他自幼聪明过人,学习非常刻苦,几乎是书不离手,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十五岁的时候,赵藩就得到了一位将军的赏识,并到他军营做幕僚。九年后,赵藩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中举人,但他并没有满足,进士及第才是他的梦想。
4、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儿
(1)、zhǎ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zhǎngcháng
(2)、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3)、对联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诸葛亮忠肝义胆,所写的两篇《出师表》是《六经》以来最好的文章了;刘备托孤给他,他为了辅佐刘禅,光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可以和三位先贤并列的第一人。这幅对联主要是从诸葛亮的品行方面来说的。
(4)、这副对联与上面的对联比较接近。伊吕之间,伊尹和吕尚(姜子牙),杜甫有诗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管乐之上,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对联作者认为诸葛亮在管乐之上。
(5)、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6)、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7)、第2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定西蜀,伏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卜金木五行爻卦,水里偏能用火攻。
(8)、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9)、我小时候也觉得很高级。这就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游戏,你没有办法把这种对联翻译成英文,它最有意思的地方,一翻成英文,全都掉了。那下联怎么去跟它对偶呢?你不要去用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那样太机械了,而且次序也是乱的。你想找十个一组的字,也很有限,首先想到的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但十天干的话,它有个问题,没法组词。甲你怎么组词?丙你怎么组词?甲肝、乙肝、丙肝?这不行。所以你要找别的,拼在一起,拼成十个字。找两组五个的,五个的好找: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下联也就是这么找的。
(10)、这副对联是写杭州飞来峰和冷泉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相传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飞来峰,非常惊奇地说:“这是天竺国灵鹫山的小山峰,不知到是什么时候飞来这里的?”因此这个山峰得名为飞来峰。而冷泉亭则是在飞来峰下面。这个对联颇具禅味,一下子就让人记在心里。
(11)、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三国争霸,三君主三势分天下。
(12)、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李调元果是奇才。
(13)、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14)、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都附近什邡县有李吉玉者,某日去县城北面的珠市坝散步,见该处有一井,井旁清代石碑上刻有“古印月井”,乃触景生情,突发联想,对出下联。
(15)、hǎishuǐcháozhāozhāocháozhāocháozhāoluò
(16)、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
(17)、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18)、(《梁父吟》和《后出师表》都有作者不是诸葛亮的说法,不过影响力不大。一般认为,两者都是诸葛亮的作品。)
(19)、相传有一名士来成都游览缅怀诗人,登上望江楼顶层,举目远眺,感触万端,遂情不自禁地吟出此联。可是吟完上联后,他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乃惆账而去。多少年过去了竟无人续就,遂成“绝对”。
(20)、据说一位国人对出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将八国联军比喻成小鬼,鬼鬼进犯边境。字形上,“魑魅魍魉”中鬼字都在一旁,和对联中的所要表达的意思神之契合,十分形象贴切,对仗也十分工整。
5、关于诸葛亮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
(1)、下联用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来对应数字词,别出心裁,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忠心耿耿,可以说相当巧妙。
(2)、第一副,上联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关羽的大哥是刘玄德,三弟是张翼德,所以说他跟有德的人做兄弟。那么下联是什么呢?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他的朋友是赵子龙,老师是诸葛卧龙,所以他的师友都是人中的龙。这个对联啊,有意思是挺有意思,但它其实就是玩文字游戏,我们学写对联的话,一般不去学这种,这种纯粹就是巧了。德兄德弟,但他自己名字里没有德,龙友龙师,但他自己也不是龙。所以这种对联,就是看个乐呵。
(3)、另外一个下联:“张翼德涿县卖肉”,这张翼德就是张飞,三国里的人物,还没结识刘备之前,这张飞就是个屠夫,卖猪肉为生,因此,以他为对,堪称巧妙,联中以“张翼德”对“诸葛亮”,“涿县”对“隆中”,“卖肉”对“种菜”,可谓是工整至极!
(4)、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
(5)、而后人也对这个对联进行了不少改编,放在下面供大家欣赏一下。比如说:“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再比如说:“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再比如说:“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都比较有味道,值得赞赏。
(6)、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7)、思贤如渴;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
(8)、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9)、话音一落,便想着续上下联,可是没想到的是,脑海中突然空空如也,一时语塞,愣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下联来,正当为难尴尬万分之时,只听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下联:“龙隐洞中洞隐龙”,秀才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先生,听了秀才的上联,见他想不出下联,刚好自己从龙隐洞游玩过来,便以此为对,堪称巧妙,上下联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不失为一副上佳之作!
(10)、第6副对联:王佐奇才,儒者气象;伊吕之间,管乐之上。
(11)、作者用短短10个字,却概括了诸葛亮一生重要的事情,赞美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赞扬了诸葛亮的千秋地位。也因此,这个对联虽然简单,却是长久流传,成为了一个千古名联。
(12)、据说此联上联为唐伯虎为寺庙里的一位长老的荷花图所题,题完之后,十分得意地说,能对出下联的人,必是奇才。
(13)、译文: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4)、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一部兵书,一生计一人唯孙子。
(15)、对联说“诸葛一生唯谨慎”,所以诸葛亮成就了一番事业,让后人无比敬仰。就算是“遗像”,也能够感受到诸葛亮的品德。
(16)、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17)、第2副对联: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18)、收二川,就是收东川和西川;排八阵,就是所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六出七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就把北伐和南征都写进去了。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写诸葛亮最后的时候,在五丈原病逝之前,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再多活几年。一心只为酬三顾,讲三顾茅庐。诸葛亮一辈子的大事,都写进去了。十个数,没有重复的。是不是觉得很高级?
(19)、今日,小编带来了一副很有趣的对子,上联:“诸葛亮隆中种菜”,上联出的精巧,诸葛亮是三国里的人物,是个神人,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还未出茅庐助刘备时,作为隐居高人,种菜自食其力,以此为题,经典至极!那么,该如何应对下联,才能符合意境呢?
(20)、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1)、这是集句联,通过摘录前人的文字来歌颂诸葛亮,构思巧妙,运用得体,体现了对联作者的巧思与文采。
(2)、此联运用汉字的一字双音和通假借读,而对联的断句则更妙趣无穷,反反复复,重重叠叠,耐人寻味。其读法已有多种,此为其中一种,虽类似文字游戏,然其中亦不乏真趣。
(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
(4)、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5)、第1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孔子说:“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语。隐居起来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
(7)、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8)、这副对联是赞美诸葛亮的名篇。上联的两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陆游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誉。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是家喻户晓的美谈。而下联的“一对”指的是诸葛亮为刘备指点天下的隆中对。
(9)、奈何天不遂人愿,在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先后六次到京城参加会试,却均已落榜而告终。公元1893年,赵藩被调到四川做地方官,虽然官职不太高,但他为官清廉,工作相当努力,丝毫不畏权贵,多次亲自带人赈恤灾民,当地百姓对他非常钦佩,称赞他为“赵青天”。
(10)、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11)、第3副对联:梁父吟成髙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12)、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13)、龙盘虎踞集思广益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
(14)、诸葛亮七擒孟获,通过攻心之策而平定了南蛮,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千百年祭祀。作者认为,诸葛亮的“攻心之策”在治理地方上很有裨益,只有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心,才能够赢得胜利。
(15)、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这副对联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
(16)、“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有气节而不动摇屈服。这是君子一类的人吗?是君子一类的人啊!”这原本是曾子说的话,这里用来形容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高贵品德。
(17)、此对联概括总结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一对即隆中对(与刘备探讨以后的对策);二表即出师表(向刘禅阐述出兵讨伐曹魏的上表);三分鼎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争权(与曹魏、东吴孙权建立相抗衡的争权,形成三足鼎立);六出指出去祁山(诸葛亮出伐曹魏的次数)。
(18)、这幅对联是四川内江一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中的一幅说景联,这幅对联里含有孔明、姜维(江围)、吕布(旅步)、曹操(槽巢)、关羽、张飞六个人名。
(19)、这副对联同样是赞美诸葛亮的,文字艺术上很见功力。虽然采用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故事,并不算完全根据史实,但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20)、第9副对联: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1)、第4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2)、有才的朋友便给了几个,上联:“姜子牙渭水钓鱼”,这下联应对经典,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因此,以此为对,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不失为一副上佳的对子!
(3)、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4)、对联根据《三国演义》,歌颂了诸葛亮的传奇一生。上联用了一到十的数字词,巧妙安排,结合了诸葛亮的经历,在短短几句话中浓缩了诸葛亮生命的长度,却凸显了诸葛亮能力的高度。
(5)、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四渡赤水,四方军四处军威振。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7)、换言之,下联有许多废话,是为了强行对仗而写,没有上联那种自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