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这个概念,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 一项颠覆心理学界的情绪实验
要想搞懂「情商」,就得先明白:「情绪」是什么?
“这还用你教?我开心、伤心、愤怒、沮丧…… 这些不就是情绪吗?” —— 当然没那么简单,情绪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在心理学上,情绪(emotion)指的是人们对某个刺激因素(stimulus)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而这种反应会进一步决定我们处理这种刺激的行为方式。[1]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街角冲出一条凶巴巴恶狠狠的蛇。这条蛇就是一个“刺激因素”,在这种刺激之下,你心跳加速(生理反应)、感到恐惧(心理反应)、拔腿就跑(行为方式)。
但问题是:上面这个例子实在是太简单了。遇上蛇会心生恐惧想要逃跑,这是绝大部分人的共识,这份“恐惧情绪”也无需多想、顺理成章。
然而,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遇到的情绪、引起情绪的刺激因素,纷繁复杂。
到底是什么刺激了我们的情绪?我们对自身的情绪感受是否有主动控制权?我们能否决定自己在情绪中的具体行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斯坦利·沙赫特(Stanley Schachter)和辛格(Jerome Singer)进行了一项实验。
1962年的一天,一群美国大学生被请进了沙赫特和辛格的心理实验室。他们刚来就被骗了:“有家保健品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维他命S,S是全新的注射型维他命,今天邀请你们来尝试它的药效。我们保证S对你的健康无害,只是想检测S是否能增长你们体内的维生素量。”
而事实真相是:注射入这些大学生体内的是一种肾上腺素(epinephrine)。有句话叫做“走心又走肾”,肾上腺素会让人体进入高兴奋状态,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两腮通红。
服用“假维他命S”之后,这些大学生需要填写一份问卷。这份问卷其实只是个障眼法,都是些有关学业和平时生活的无关痛痒的题目。而真正的实验脚本,是问卷室里坐着的另一个刚注射过同一种维他命的大学生,他也在填同一份问卷。
只不过,这是沙赫特和辛格的另一个谎言:这第二个大学生其实是个他们请来的演员。
真正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被分成两组:
A组在填问卷的时候,那个演员会突然很生气地开始咒骂“你们怎么可以给我注射这种让我不舒服的药物!”说着说着激动了起来,把问卷都撕毁了。
B组在填问卷的时候,那个演员却摆出很开心的样子“哎呀这个维他命好像很有用嘛,我现在感觉好极了”,而且一边说着一边还把玩着房间里的各种小物件。
问卷填写完毕,研究人员采访了那些真正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你们现在感觉如何?”
两组大学生都表示:“我现在心跳很快,呼吸急促也有点脸红……”
研究人员继续问:“你觉得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A组学生表示:“我觉得自己现在很生气!”
B组学生表示:“我觉得自己现在挺开心的”
一开始我们就说过:
情绪是由刺激因素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这个实验中,“维他命S”就是这些大学生遭遇的刺激因素。
而这个演员的出现,改变了实验参与者所处的环境,从而影响了那些大学生们对自己脸红心跳这种“症状”的理解。
这项研究颠覆了心理界对情绪的理解,因为它证明了一点:
人们的情绪,哪怕唤起情绪的刺激因素完全一致、生理上的感受也完全一致,但仅凭我们主观上的理解偏差,就足够导致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
这种我们对情绪的主观判断,在判断达成之后,还进一步影响着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
划重点:正所谓“主观理解”,主观嘛,那当然就是你可以控制的!
当然,我们没办法100%掌控每一种情绪,而情绪也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我们可以试图理解、去管理、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自己觉得自己的情绪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自己的心情被带跑的时候。
至于你到底能控制百分之多少,那就要看你的情商高低了。
如果有机会,我好想回到1962年,问问那些大学生:“你为什么生气?”“你又是为什么开心?”也许他们会把责任都怪到那位“演员”身上,没关系,这种找准自己情绪来源的能力,已经是情商崛起的第一步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近距离接触“情商”这个生于1990,现年28岁的概念。
- 02 -「情商」到底是什么?
「情商」其实是个“90后”。1990年,Salovey和Mayer两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而后在1995年又被哈佛大学心理博士 ——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进一步研究、扩展。
戈尔曼教授在他书中的理论模型,情商一共包含5个维度:[4]
① 情绪觉察(self emotion awareness):发觉并理解自身情绪、也在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情绪体验和情绪波动规律。
②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在强烈的情绪体验中也可以保持注意力和头脑清醒、不因为情绪而失职、或是被情绪冲昏头脑作出事后会后悔的事情。
③ 情绪驱动(self motivation):用自己最深层最强烈的情绪给予自己完成目标的动力,并在遇到阻碍和挫折时持续这种情绪、也保持这种情绪带来的动力。
④ 情绪理解(empathy):察觉、理解、也回应身边人的情绪(注:上面提到的第①点 —— 自我情绪察觉 —— 是这第④点的先决条件,而这第④点是下面第⑤点的先决条件)。
⑤ 社交能力(social skills):适当影响和管控他人情绪(这一点是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的必备能力)。
提升情商,从认清自己的情商开始
上面我们看到,情商EQ和智商IQ一样,都包含许多不同方面。要想提升情商,就必然要先了解自己的情商:总分不重要,5个方面各自的得分才更重要!
虽然精选君不知道你具体的情商测试结果,但以下有几个心理学家公认的情商提升技巧,你不妨试试。
① 作任何判断、说话行动之前,先看看自己所处的环境。
人是社会生物,每个所处的环境中都会存在许多影响情绪判断能力的因素,因为我们注定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要想判断清楚情绪,就好比判断某个物体是静是动 —— 你需要找准参照物。
到底是什么唤起了你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周围其他人的一些言行举止和刺激你的那件事情,有本质的关系吗?如果没有,那请把这些环境影响都手动屏蔽掉!
② 记录、反思、和规律。
上面我们说到“参照物”,其实最好的参照物就是你自己的经历。
在每次经受过比较大的情绪或是情绪波动之后,不妨拿出纸笔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可能导致自己如此感受的原因,并从中寻找规律(写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如此一来,未来你在经受相似情绪体验和波动的时候,会更容易剖析自己的遭遇,降低感情用事、事后后悔的概率。
③ 做一个有洞察力的倾听者。
就像别人的言行举止会影响我们一样,我们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他人,特别是和我们关系比较靠近的熟人。
当对方在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时,你不仅要倾听对方的语言,更要留心对方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等。
这些都会更好地帮助你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
你也可以帮助对方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反问问题的方式,了解对方遭遇某种情绪时所处的具体环境。这种反思能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也能启发对方让ta更好地洞察自己。
④ 永远记得:你不是ta,不要随便给ta下结论。
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是,人家是“迷”,但你的“清”是因为你没有经受过ta经历的A B C D E F G。
也许你只捕捉到了其中的A B C,基于这些看似简单的讯息,你似乎能更快地帮对方把问题梳理清楚、也找准解决办法。
但情商是一辈子的修行,你理解自己的能力终究有限,你能准确帮对方找准问题核心的能力也很有限。
最好的深层次的帮助,是陪伴对方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去到同一个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哪怕你做不到这些,单单有这层认知,就已经是情商的提高了。
图片来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