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0句话,堪称智慧经典,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道德经玄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籍金句
《易经》,又名《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第一》
【译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君子,会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进取,积极创造。
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第二》
【译文】大地地势至顺极厚而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天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感悟】要想走得远,就必须拥有仁厚的品德。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来自这两句话。
3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上经》
【译文】君子整天勤奋努力,夜晚认真地反省,这样即使遇到困境,终究也不会有灾难。
【感悟】会努力,会反省,才能避免犯错误,招至祸事。
4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享、利、贞。”《周易·上经》
【译文】君子以仁作为立事处事的根本,则可以号召众人;以礼待人,则具备美好的秉性,助人为乐,则符合道义,办事机智,则可以就事业。君子若能具备以上四种美德,就是达到了《乾卦》所说的“元、享、利、贞”。
【感悟】君子行此四德,就能干大事,成大业。
5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周易·屯卦第三》
【译文】虞:掌管山林之官。惟:考虑。几:机智,理智。吝:艰难。追逐野鹿时,没有掌管山林之人的引导,不知道是否进入树林中去。君子理智地认为不如放弃猎物。因为他知道若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很可能会有祸事。
【感悟】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学会放弃,才能避免灾祸。
6
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同人卦第十三》
【译文】君子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区别事物的种类,辨明事物的状态。
【感悟】善于区别事物,辨明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才能顺势而为。
童观,小人无吝,君子吝。《周易·观卦第二十》
【译文】目光短浅,想法幼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会有害处,但对于担任教化重任的君子来说,就将铸成大错。
【感悟】办大事者,眼光须要看得长远些。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8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言。《周易·遁卦第三十三》
【译文】君子应同小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划清界限,这样一来,就能震慑住小人。
【感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待小人,君子应该拿出应有的态度,不能模棱两可,受其影响。
9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卦第三十七》
【译文】君子要言而有信,不能信口开河,行动要合乎规范。
【感悟】言而有信,谨言慎行,才是大家风范。
10
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哀,用过乎险。《周易·小过卦第六十二》
【译文】君子行事不要太过谨慎,居丧不用过度悲哀,吃穿用户不用太过节俭,唯适中而已。
【感悟】万事万物,适中最好,过犹不及。
01
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不解,问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样的?”老子回答说: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逐利,处于天下众生所厌恶的地方,反而更接近于道,这是谦虚的德行。
江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成为百谷之王。天地之间,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但是它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事物,水滴石穿。可见,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不见具体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可知,无言的教化和无为的益处更甚于有为。
孔子恍然大悟,说: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处在下方。天下之人都喜欢安逸,只有水处于艰险;天下之人都喜欢洁净,只有水处在污秽之中。水趋向的处境都是天下人厌恶的,所以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老子接着说:当你不与天下人相争时,天下将没有人能与你相争,这就是效仿水德行事。水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水避高趋下,从不回流,善于利用地势的起伏。你看那深潭中的一汪碧水,表面淸澈而平静,却是那样的深不可测。水也会有流失,但却从不会枯竭。默默无闻地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这就是水至善至仁的品格。它遇到圆形障碍就绕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碍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暂时停止,一旦出现决口就浩荡奔流,这就是水的信誉。
它能洗涤肮脏污秽,能使崎岖的地势趋于平缓,这就是水的能力。它用浮力载物,用清面照人,用坚毅的恒心克服障碍,这就是水的长处。贤人和聪明的人都善于选择时机,能随机应变、顺天应时,就像皓皓明月,静观世事沧桑。
你现在冋去,应该戒骄戒躁。要不然,你人还没到,名声就已经传来,身体还未动,声势已经先行,张张扬扬,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这样,谁还敢用你呢?孔子听后恍然大悟。
02
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老子辞官回到故乡苦县曲仁里。这次会见,两人谈到了仁义,但老子并没有认同孔子所言的仁义。在老子看来,这扰乱了人的本性,人应该顺应自然。老子说:人出生在世界上是—种自然现象,因此人的行为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你看,天地按自然规律运行,日月星辰按次序周而复始的运转,飞禽走兽按彼此的生存之道和谐共处。这并不是人为的刻意安排, 而是它们遵循自然之理,按天性生存、发展。
人的生、死、荣、辱,都应遵循自然之道。顺天而行,顺理而作,任凭人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得其乐,人的本性就显示出来了。人为的标榜仁义的结果,只能离仁义越来越远。你苦苦求索仁义,意在实现人的本性,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扰乱了人的本性。
03
两人第三次会面是在很多年后了,此时孔子已闻名于世,老子隐居于世。这次,主要探讨的是何谓天道。对此,老子说:阴阳之道,深不可测,人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到,有语言却不能传授,是平常人的智慧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所谓的得道并非真正得道,而只是体道。
假若你像认识宇宙中的有形事物一样去认识它,借助于眼、耳和语言,那将永远无法懂得道。求道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觉悟,如果内心体悟不到道的存在,道将不能保留。心中体悟到了道的存在,还要在现实中进一步印证,得不到现实印证的道,不能畅通无阻的前进。这就是得道的圣人虽内心有所领悟,却不能为外人道的原因。
一个人仅仅希望能从外界获得关于道的认识,而不去用心体会,即便是圣人也不愿意教授他。学问渊博也不一定懂得大道,就像擅长辩论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一样。无用的知识和辩术早已被圣人所摒弃,所以得道的圣人总是处于一种体悟大道的状态。
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周而复始循环运转,主宰万物并赋予万物以永无穷尽的动力。宇宙万物,都是因为有了道的给予,才不至于匮乏。
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孔子获益良多!现在的我们体味到真正的道了吗?
从古至今,凡是能混出点名堂的人,都或多或少懂一点厚黑学,我们常说,人在江湖,哪能不懂点江湖规矩?尤其是在现代这个人性复杂的社会,没有一点厚黑学恰恰不能占到高处,更不能在江湖上有立足之地!
厚黑之道的运用,可以帮助一个人迅速的成长。就算你现在还穷困潦倒,还被人看不起,但只要你悟透了厚黑学,早晚都会出人头地!
1、宁学乌龟,不学刺猬
做人宁可学乌龟,遇事能忍,方可长命百岁。切莫学刺猬,一身锋芒,伤人伤己。锋芒毕露的人,看似占尽便宜,实际上处处树敌,终究走不长远。懂得隐忍退让,才是圆融的处世之道。
2、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曹操说:“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切莫贪慕虚名,而招来现实的祸患,正是这个道理。
3、能方能圆,能进能退
如今的社会,太过方正的人,没人会敬仰你的道德高尚,往往能方能圆,进退自如的人,才是厚黑真正的王者。
4、厚而不露,深藏不露
若想成就大事,一定要学会藏锋和隐忍
5、手足的茧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尘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
人的面皮很薄,慢慢的磨练,就渐渐地加厚了;人的心,生来是黑的,假若把它洗去了,只会越来越黑
6、不叫的狗,咬人最凶
和别人相处,一定要记得识透这些不叫的狗!那才是你真正需要提防的人。
7、心黑学曹操,脸厚学刘备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于心黑: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
8、“生”和“杀”要相辅相成
只有生,没有威信;只有杀,无人追随。
9、三年学说话,十年学闭嘴
10、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厚黑学》为民国初期李宗吾于1917年所提出之学说,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他列举了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项羽、刘邦等人物为例,向人们说明,有了这厚黑学就可以成功。
对于厚黑学,林语堂是这样评价的: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
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其实我们学习鬼谷子,或者是学习厚黑学,都不是为了欺负别人,只不过是在险恶的江湖保护自己罢了!尤其是在职场中,你死心塌地干活,但升职加薪的机会从来都没有你的份,因为你太过于老实!
老顾我闲来没事就读一读厚黑学,才发现这里面将人性,人的心思,还有成功的法则都说透彻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厚黑学的知识的朋友,还送给您一本《气场》,两本书一共59元,也就是一两包烟的价格,却能让你成就大事!
想要看的朋友,点击下图购买:
厚黑学/气场高情商技巧中国处世术心理术成功励志说话办事正版书
¥5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