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未老,风清柳斜。试着在超然的舞台上看,半条春水护城河,一座花城。雨是暗的。(看着一个作品:看着)冷饭后,酒醒,心里却不舒服。与故人休思故国,新火试新茶。诗歌利用时间。—宋代苏轼《王江南台作品》
1074年秋(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从杭州迁居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命人修复城北旧台,其弟苏辙将其命名为“超然”,取《老子》中“虽有荣观,焉有超然”之意。1076年(熙宁九年)春末,苏轼登上超然台,望着春天的烟雨,触到了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部作品。这首豪迈婉约的词,通过春景的复杂变化和作者的感情、神态,表达了诗人“用之有度,弃之有隐”的豁达超然的胸怀和人生态度。最后一段词,写的是我在台上时,晚春的郊外风光。
2.花开未尽,独立篱不穷。与其被北风吹死,不如香死在枝头。—宋代郑思肖的《冷菊花》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爱国诗人。南宋覆亡后,作者隐居在苏州的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他甚至坐卧朝南,说明他没有忘记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写的。
3.何不取吴钩,收关山五十州?请去看有画的创始人英雄的画,又有一位学者曾被称为百万世家的贵族?—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五
《南园十三首》之五,是李在科举落第后,归隐长谷隐居时所作。写于公元811年(元六年)春夏之交。
大鹏,一阵风,飙到万里。当虚假的风停止时,它仍然可以扬走水。当世人看到我不变的语气,对我所有的大话嗤之以鼻。(闻一作品:见)傅玄还能怕晚年生活,老公也不能年轻了。—唐代李白的《李尚咏》
此诗为李白青年时代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咏自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至九年(公元721年)担任渝州(今重庆)刺史。当李白去李瑟娥参观周宇时,李咏很不高兴,因为他态度随便,而且在讨论中评价很高。当李白离开时,他写了这首相当不礼貌的诗“李尚咏”,以示报复。
5.努力是很难的,所以用绳头紧紧的做。梅花香不冻怎么吃?—唐代黄渤禅师《堂中开仪颂》
作者是禅宗一代高僧。他用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决心,以实现他坚定的实践结果,并表达了人们在处理所有困难时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首诗非常有名的主要原因,被引用了很多次,从禅诗到俗谚。
6.病骨断而纱帽宽,孤臣万里访江干。虽然地位低下,但从来不敢忘记担心国家大事,但如果要实现统一的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北方人民日夜等待皇帝收复失地。王铸葛孔明的名著《楚辞·李密》的忠义精神将流芳百世,深夜,还是要挑灯夜战细细读它。——宋·陆游《病书》
这首诗写于1176年4月(惜春在宋孝宗的第三年),当时陆游52岁。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迁到成都西南的浣花村。病后,他仍然担心他的国家。为了显示他仿效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他通宵达旦地读着老师的榜样,用笔墨写下了这首诗。代代相传的警句“谦虚而不敢忘国”,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者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历经沧桑而常新的原因。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年纪大了,自然有一种深深的叹息和悲哀。但他在诗中说只能一个人造棺材,可见诗人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7.人再老,老了谁会可怜。细带减少频繁,头发稀疏导致自我偏差。废书惜眼,多灸为年。阅历丰富,见识广博,阅人如阅川。我很幸运能仔细想想,所以我会很开心。桑榆已经很晚了,但天空还是布满了云朵。—刘禹锡,唐代《赏乐天为老》
公元836年(唐文宗开元年),64岁的刘禹锡为太子座上宾,掌管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已经以同样的身份在洛阳生活了三年。我们都很高兴终于在一起了。而白居易在给刘禹锡的诗《唱老赠梦》中,表现出对衰老的消极悲观,刘禹锡写下了这首回答诗。
8.墨道谗言深似浪,莫言动客似沙。虽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吹散疯狂的沙子需要金子。—刘禹锡,唐代《浪淘沙八号》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其势头有所下降。诸侯国政权,宦官专权。当有才之人被外界释放,被激怒,怨刺之作便应运而生。刘禹锡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后,也有一些名作,如《浪沙诗九首》。这组诗是刘禹锡后期写的,不是一个地方创作的。依黄河、洛水河、汴水河、青淮河、鹦鹉螺岛、濯锦江等。诗中所涉及的,或是游历过夔州、贺州、洛阳等地的作品,后来都编成了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写于夔州晚期,即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春。这首诗是一组诗中的第八首。
9.当你生活贫困时,你并不贫穷;乱世之时,犹太平。虽然家乡在战乱中,但弟弟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窗外书桌上的竹影还在摇摆,墨墨仿佛放出了一股狂野的泉水。青春的努力是一生的好事,对于飞逝的时光,丝毫不要放松自己的努力。——唐代杜荀鹤著《我弟侄儿的书店》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他侄子的书店写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目的是鼓励侄儿珍惜时间,为终身事业努力学习。诗的第一句就谆谆教诲,年轻的时候,不要怕吃苦。只有这样,你才能为一生的事业打下基础;最后一句话是告诫,不要在懒惰中浪费时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这首诗的语言简单、平实、自然。它通读全诗,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简单到仿佛从诗人的心里自然流淌出来,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
10.璧山学士烧银鱼,白马去岩居。古人已用三冬尺,今有一万余册。茅屋外,祥云如车罩,密密聚在一起,目光循着路径,如洪水一般。自古以来,荣耀和财富必须来自勤奋,有知识的人应该像柏树一样读一群书来寻求名望。—杜甫《唐代白雪石草堂》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理二年),当时杜甫56岁,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自古繁华必有实干,有识之士要像白先生那样博览群书,以求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