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情感题与赏析句子题混练
1.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杜审言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感叹身世写起,极言其处境困厄,点明诗人是在失路艰辛的情况下受邀赴宴的。
B.颔联讲人在醉中好度岁月,既有遇知音要一醉方休之快意,又暗含要借酒浇愁,消除胸中块垒意。
C.“浮云”是古诗常见意象,本诗中的“浮云”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喻意相同。
D.尾联写诗人临行时携余兴而归,虽然已经分别,犹像尚未离开同伴一样。
(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
?
?
?
答案:
(1)C项,“……喻意相同”错误。本诗“浮云”比喻不足挂心或重视的事物;“浮云游子意”中“浮云”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出。
(2)多感官结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写出“霜白风清、钟漏俱残”,不知不觉夜已尽的景象;侧面表明宴席持续时间之长,暗示主宾席间的融洽与欢乐;承接上文饮酒欢宴意,为下文“携余兴往”做铺垫;婉曲有致地表达出对宴席的留恋,对主人的感谢与赞美。
?
?
2.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2)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
?
?
?
?
答案:?
(1)D(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洒脱,是雄健壮美)?
(2)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 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一条2分。答“虚实结合”酌情给分。虚是“百里闻雷震”,遥闻潮声,想象大潮的壮观;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
?
3.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其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了今日的意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绘了 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
?
?
答案:
(1)A(“暗示了今日的意志消沉”错误,全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悲愤之情,并未表现出消沉之意。)
(2)①尾联运用了典故,写诸葛亮的《出师表》名满天下,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②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达了虽思报效国家却最终抑郁不得志的愤慨。
?
?
4.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宋]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于1124年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南方偏远的地方。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第二次登临岳阳楼,依然被岳阳楼的景象吸引,于是触景生情,赋诗抒怀。
B.?在岳阳楼上远眺,景色尽收眼底:江堤蜿蜒,草木葱茏,江湖异态,风壮浪涌。
C.?“风壮浪涌”既写出了水势的湍急汹涌,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汹涌的波涛。
D.同时登高题材的作品,这首诗和杜甫《登高》描写角度均为远近、俯仰结合。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
?
?
?
答案:
(1)D(“描写角度均为远近、俯仰结合”错,这首诗的描写角度是远景、俯视;《登高》的描写角度是远近、俯仰结合。)
(2)①对岳阳楼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②国家破亡的担忧之情。③长期贬谪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