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晒是什么意思?
“西晒”这个词,在大部分人看来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这个词汇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正是表达了古时候的一个节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人们有一项传统习俗,叫做“赛龙舟”,而俗话说“端午节避‘西晒’”。西晒具体指什么呢?
西晒的含义
“西晒”一词关联到太阳的位置,人们平时习惯把太阳分为五个方位,即“东、南、西、北和正南”,而其中太阳在正南的最高点时间才是最热的时候,而太阳偏向西方时,阳光会斜射进入室内,造成室内温度极高,这种情况下就称为“西晒”。
对于古代人来说,没有现代的空调等温度调节设备,夏季入夏后,居住在房间内会感到异常闷热,即使房间内有窗户,也完全无法用流通的风来减轻高温的热感。这时,太阳正好偏向西方斜射进房间内,所以“西晒”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端午节避‘西晒’”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那天,龙舟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因此会有很多人在露天观看比赛,而此时太阳的位置正好偏向西方,从上午一直照到下午,所以古人会提醒大家“端午节避‘西晒’”,即不要长时间待在太阳下直射的地方,以防受伤或者因阳光暴晒而中暑。
现代的我们,虽然在居住条件和衣食住行方面有了很多便利,但是,在夏季仍然会感受到“西晒”的热浪席卷而来,为了减轻高温、保持健康,我们同样可以和古代人一样,纪念端午节,并且带着“避‘西晒’”之意,让自己更加安全、健康地度过夏天。
最后的总结
在古代,太阳斜射得突出的时间段被称为“西晒”。虽然现代有了很多温度调节的设备,但是“西晒”仍然不可避免,所以在享受生活的也需要注意安全和健康。端午节避“西晒”,就是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出行安全而做的一个小小提醒,唤起人们关注炎热夏季的健康问题,我们也应该遵守这样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