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校爱校,做出彩的一中人
青年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小时候大家都背诵过增广贤文,“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古,谈谈今,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知校爱校,做出彩的一中人。
进入平江一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一中教师,很有必要知道学校的历史,今天我就我所知道的校史和大家一道分享,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讲校史,首先要讲天岳书院。因为天岳书院是我们一中发展的源头,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欲水流深远,必浚其源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天岳书院。
一、探古溯源----天岳书院的前世今生
A最先创建于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在如今的三阳乡天岳村小天岳山的南面,是杨世芳任平江知县时建立的,最早以天岳命名书院,何时废止,史无记载。所以如今写校史也好,写简介也好,一般不再写“学校始建于清同治六年”。
B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书院与考棚合一,移至县城青石巷,前为校士之场,后为讲学之所。
C嘉庆九年(1804年),在县城西五龙山左槐树桥右购置凌姓屋宇一所,改名为昌江书院,有《昌江书院碑记》记录此事。
D同治六年(1867)在三阳乡三阳村黄土岭,即今址,知县麻维绪召集乡绅,仿岳麓书院的制式修建而成,当时由张岳龄购买土地数顷,李元度(李次青)等人大力倡导并捐款,由李藻主事,何忠继、向国鸿、李盛勋等人协同经理,建成坐东南朝西北的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周围建有封火墙,整体为灰色,墙体嵌有青石雕花窗,中轴有大门三间,二门三间,讲堂三间,院长住屋三间及大成殿。讲堂正上方仿岳麓书院有“道南正脉”横匾,东西斋各有斋房十四间,08年前我们很多老师都还住在内面,平江起义八十周年时,学校才完全从书院撤离。书院大门上书“天经地纬,岳峙渊亭”对联,相传为李次青所书,现在还保留。
当时建设书院的主要是我县参加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湘军将领,他们衣锦还乡,战争的胜利带给他们荣耀、财富以及征战四方获得的见识,他们在外征战多年,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将目光由军武转向教育,既是他们地位、财力、影响力发挥作用的大好事业,也是他们的认识、抱负与价值得到体现的社会作为。特别要提到的余士镜、李藻、张岳龄及李元度,他们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又是教育家,余士镜是清道光十二年的举人,官至云南昆阳州知州。李藻起任湖北巡抚幕僚,后官至宁夏知府,曾创立银川书院;张岳龄曾于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李次青是湘军名将,被曾国藩看重的文化名人,曾创立爽溪书院,也在长沙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读书,所以天岳书院仿城南与岳麓之制原因为此。在此之前书院一般设山长、副山长、讲书等职,到乾隆三十年奉谕改山长为院长,天岳书院的首任院长是李汉章,以后还有余宗训、余士镜、江源佐等受聘为院长。最早的主讲是余士镜,最早记录天岳书院建设这一盛事,在《同治平江县志》的一篇重要的文章里面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后面我们还会专门讲到“天岳书院记”这一篇文章。
这是简单介绍天岳书院的前世,再来看看他的今生。
现如今的天岳书院,因为1928年的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等率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官兵,在学校的操场上爆发过震惊中外的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所以天岳书院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7月22日在旧址内举行了平江起义60周年的庆典,中顾委常委王平代表中央军委出席庆典和彭德怀铜像奠基仪式。自此以后天岳书院相继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等。
从书院一路走来的平江一中,历经155年,如今是我县唯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我们先从数字来了解一下从天岳书院一路走来的平江一中,先看几组数学,了解一下现在的大体情况:
学校发展至今已有155年的办学历史,占地265.56亩,建筑总面积13.98万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60个,学生3216人。
现有教职工286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9人,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
近五年来,县委、政府投入资金1.7亿元,新建了高标准的田径场、教学楼、科技馆、生活服务中心、教师宿舍、护坡围墙等,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高考本科升学率达到98%,特参线上线率达83.6%,600分人数达69人,录取清华大学3人,空军飞行员2人,录取985高校102人,录取985及211名校学生近400人,张亚君同学荣获中国科技创新奖。学校连续十余年被评为岳阳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近年来师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何进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欧阳浩波、张从军等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欧阳浩波、叶平、童向阳、张从军等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陈杰、邓黎宇、袁海燕、李普书、陈琳、余旺连等老师获得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金奖。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备,师资队伍优良,学生素质高强,我们的学校正朝着“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的目标全力奋进。
老师们,我们的校史从天岳书院建在今址算起,即同治六年(1867)至2020年,历经155年的风雨洗礼,风光无限,成就非凡,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学校光辉灿烂的办学历程:
二、百年校史----光辉灿烂的办学历程
1、历史沿革
2、光辉历程:校史可以按时间节点,划分为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筚路蓝缕,源远流长(1867-1949)从书院创办到平江解放,这是先贤艰难创业的阶段。从创建书院,传道授业,到改革课程,引进西学,特别是历经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前贤先辈弦歌不辍,艰难办学,82年的办学历程写满汗水,写满血泪,写满艰辛!期间彭德怀等率部在学校操场发动的“平江起义”,更是为我们的校史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
(二)栉风沐雨,上下求索(1949-1977)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间。是学校历经风雨,上下求索的28年。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平江教育的制高点,在凌尚武、李叔益等校长的带领下,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候,师生团结奋进,为祖国培训了大批建设人才,期间历经了痛苦的“文革”时代。
(三)改革开拓,励精图治(1978-2003)从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到学校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这段时间,是改革开拓,锐意进取的25年。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成功举办了130周年校庆,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中学(后改名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以人为本,与时俱进(2003-今)从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后,学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县委政府重视教育发展,投资过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师生团结奋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岳阳市县级第一方阵的优秀学校,学校成功举办了150周年校庆,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以上就是学校百年发展史的梗概,供教师们大体了解一下,具体还需到校史馆去更多更深入地学习了解。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校史中的几个关键元素,从中领略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介绍的元素有:校名、校训、校徽、校歌、校长、校友等等,先来看看我们的校名,名称的更替代表学校发展的历程,从前面讲到的历史沿革中我们看到,从天岳书院到平江县初高两等小学堂再到县立中学、平江县初级中学最后到平江县第一中学等等,我们现在的校名是由我们敬爱的彭德怀元帅于1958回平江时亲自题写的,这是何等的荣耀!大家知道,“山高远路沆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威风凛凛、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国防部长彭大将军,亲自为我们题写校名,巨型铜像,勒马校门,让我们倍感荣耀。
再来看看我们校训,“忠勇勤谦严实刚强”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同样是一位将军所题写,名字叫刘志坚,他是平江籍中将,在校庆130周年时题写。
校训的基本含义是:
忠、勇:是一种精神,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勤、谦:是一种品质,勤勉以做学问,不可虚掷光阴,谦虚以待他人,不可骄矜自满。
严、实:是一种作风,严谨治学,志趣高洁,不粗心大意,老实为人,笃实诚信,不虚假浮泛。
刚、强:是一种气魄,养凛然正气,敢于一往无前,宁折不弯,炼强健体魄,能够经受磨砺,坚忍不拔。
再来看看校徽,更是一位重量级人物设计,等一下我还会专门介绍,校徽由我们的校友、中央美院教授周令钊设计,图案如图所示,大家看看校徽创意取自天岳雄鹰之造型,其头部为三个高峰,分别寓指幕阜山、连云山和福寿山,天岳书院的飞檐和平江一中的校门构成雄鹰的主体,金色耀眼的五角星位列中央,代表平江起义的光荣传统,下面是打开的书卷,形似汨罗江的波纹,既具有深厚的家乡特色,又表现了平江一中人才辈出,天岳雄鹰展翅五湖四海。
校歌:由湘籍著名作曲家刘振球先生作曲,已故教师吴激洲作词。刘振球先生是中国音协第五、第六届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音协顾问、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刘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我们的校歌《天岳雄鹰》被我们广大校友一代代传唱,我们每届高一新生都会举办校歌比赛,我们的大型集会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都要升校旗,唱校歌,校歌成为了每一位一中人心中永远的歌。
在一中的发展史上,离不开一批优秀的校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竭忠尽智,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我们记下他们的名字:
建国前
天岳书院院长:李汉章、余宗训、余士镜、江源佐
平江县初高两等小学堂堂长:廖幻君
平江县初高两等小学校校长:李晓初
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校长:周士鹄、向能化、李橘云、黄干屏、余治衡
平江县立中学校长:黄佳凡
平江县立乡村师范校长:朱性初、周士鹄、吴光仁
平江县立中学校长:方典康、黄佛
建国后:
平江县立中学校长:朱性初
平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钟坤
平江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凌尚武
平江县第一中学校长:李叔益
平江县第一中学工宣队长:陈漂兮
平江县第一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叶甘棠
平江县第一中学革委会主任:毛楚雄
平江县第一中学校长:邹康密
平江县第一中学校长:李燕安、李叔益、刘仔坚、曾祥泰、彭知微、李日瑛、李德庆、何进
特别是平江现代教育的创始人廖幻君,他是清末的拔贡,很有学问,又留学日本,清代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出任平江官立高等小学堂堂长,为平江一中首任校长,开启平江现代教育之先河,开设国文、数学、外语、理化等课程。民国十三年( 1924 )充驻日本公馆学务处文牍主任,曾受六等嘉禾奖、教育部文杏奖章,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 年 9 月 25 日病逝。
同盟会员李晓初( 1861-1936 ),清光绪二十六年,以正式应试遴选留学日本宏文师范学院。留日归国后,出任平江官立高等小学堂堂长,民国元年改称学校,他出任校长。他革故鼎新,桃李盈门,是平江教育界的先驱之一。
朱性初 : 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法律系。 1945 年返平担任县立中学校长,是解放后第一任校长。
黄佛: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学识渊博,曾先后在外地多所学校任教。 1941 年返乡任平江县立中学校长。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平江几度沦陷,他受任于危难之中,学校搬迁至乡下,但仍弦诵不绝。为开办我县首届高中班,曾历尽艰辛徒步跋涉千里,到当时省教育厅所在地桂东县为高一班注册备案,深受师生敬重。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中走出去的校友群体。一中是我们平江的人才高地,大量优秀的平江子弟,在这里刻苦求学,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数优秀的校友不可胜数,也无法统计,这里只是简单选择一些向大家作个粗略的介绍,大家在校史馆能看到的都只是凤毛麟角,如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出席莫斯科苏维埃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毛简青;平江暴动领导人罗纳川;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李宗白;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人民解放军上将钟期光;全国政协常委、原解放军报第一任总编、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欧阳文;安徽省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黄耀南;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中国第一代神经学专家、湘雅医院院长凌敏猷。还有台湾国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李崇诗、国民革命军将领胡光武、顾隆筠、邱维达、姚雪怀、苏文标、方成德、龙起渊、毛琦及台湾著名作家、翻译家凌壁如,中华民国国民代表、教育家李航寰等等、等等。
前面我们梳理了学校沿革,了解了校名、校训、校徽、校歌、校长、校友等知识,学习这些的目的,就是要让老师们知校爱校,做一名出彩的一中人。
三、知校爱校,做出彩的一中人。
1、先来学习两幅对联:
其一是:天经地纬,岳峙渊渟。这是天岳书院的大门联,由湘军将领、平江才子李元度所写。“以义为经,以法为纬,经纬织,文章成”。义者为天,法者为地,是谓“天经地纬”。上联饱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内蕴。“岳峙”者,伟岸刚正之貌,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渊渟”者,内涵蕴藉,厚德载物之意,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联内容经天纬地,鉴古通今,观阴阳以言志,览山水而寄情。字体庄严高雅,厚重雄浑,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嵌字名联。
再来看看第二幅对联:
得天独厚,筑广厦以庇寒,望诸君继晷焚膏,兴邦挑起儒生责;
唯岳降灵,有大志期能达,学古人断荠划粥,立身当在秀才时。
继晷焚膏: jì guǐ fén gāo解释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断齑画粥,duàn jī huà zhōu,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典籍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贫而力学,断齑画粥。
作者是张岳龄。这也是一幅嵌字联,唯愿诸君,学古人,立大志,勤奋学习,挑起兴邦的责任担当。我们今天成为了天岳学子,成为了一名骄傲的一中学生,我们就要以一中为荣,铭记校史,树立远大理想,敢当大任,敢为人先。一个简单的“一”字,一个大写的“一”字,一头挑起的是家国情怀,一头挑起的是责任担当。
2、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天岳书院记》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全文学习,只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进入校史馆,正门序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作品,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醒目的位置呢?因为这是一篇重量级的文章,我希望每一位一中人,都要学习这篇文章,这是2017年12月30日举行建校15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在做校史陈列时,特意作为镇馆之宝精心打造的一件作品。从内容上说,文章不但详细地介绍了天岳书院的建造过程,更提出了天岳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为“培塿”,(培塿, péi lǒu,本作"部娄。小土丘)。不为“丘垤”(丘垤qiū dié,是指小山丘、小土堆),而能“登峰造极如天岳之高峻”,要以天下为已任,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而效力。要求每位学子的学问也好,品行也好,才干也好,都要“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以备“圣心”。
这篇文章出自天岳书院第一任院长李汉章的手笔,由150周年校庆时的校长李德庆老师亲笔书写,由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扫描仪扫描打印,由优质耐用的铝基材料制作而成,是当时故宫制作赝品的技术作支撑,精心打造而成的,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知识的养分,得到启发和力量。
青年朋友们,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样一所历史底蕴非常丰富的百年学府的讲台,应该倍感荣光。同时我们也承载着最大的责任与担当,唯有珍惜时光,努力工作,才能不负众望,“望诸君继晷焚膏,兴邦挑起儒生责。让我们青春作伴,力争上游,为百年学府的持续辉煌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加油!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