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小故事,留联语,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头哥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看了对联书中讲的一段小故事,如下:
话说从前有位书生,爱旅游,途中路过一小村庄,见到村口有几个人正在树下饮酒说笑,虽是农人打扮,可觉得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像是读过书的人。
原来这个村庄的风气特别好,村民们都喜欢读书。正在这时,见有位农人说到高兴处,就让别人再斟上酒。这时,书生忍不住的高声说出了一段联语:
“高朋满座,尽是有识才士。欢声笑语,呼人再添三盏。”
几位农人见有路过的书生出了联语,转头看向了书生,其中一农人举杯答道:
“先生过誉,不知何方贵客?酒短情长,劝君也来两杯。”
就讲到这里吧,此故事虽短,确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尊礼节,出联答对之学趣,还诚邀客人来同饮杯酒之意。
(完)
◇◇◇
自作几句联语。
(一)
上联:处事心中正,
下联:交人眼下宽。
(二)
上联:学人长受益,
下联:克己短知诚。
(三)
上联:梅开将送雪,
下联:鹊唱又迎春。
◇谢网图◇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形式,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
而对联通常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而这一切的精髓都在玄妙的汉字之中了。
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对对子,他总喜欢出一些刁钻的上联,让大臣们对。
纪晓岚刚当上侍读学士那会儿,在乾隆身边伴读。因为离家时间太长,不免思念起家乡的父母妻儿来。乾隆看出了纪晓岚的心事,便对他说:“看你近来闷闷不乐,肯定有心事,我猜应该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听完,觉得机不可失,立刻跪下磕头说:“皇上说得太对了。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见纪晓岚应答如流,还对仗工整,连连称赞,特恩准纪晓岚回乡省亲。
一副对联写尽世态炎凉
清朝时期,有一位姓钱的秀才,因为家里穷,常常受到亲戚邻里的冷眼和嘲笑。钱秀才决心发奋读书,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埋头苦读了几年,终于考中了举人。
先前那些冷眼相待的亲戚邻里们,纷纷前来道贺。钱举人看到这些人虚情假意的嘴脸十分厌烦,于是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上联:去年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结合式,中了五经魁,命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些人看了这副对联,明白了举人的意思,都羞愧地离开了。
上面两个关于对联的故事,还是十分有意思的,可见对联还有一些实用价值,第一副对联,不但增添了君臣之间的乐趣和情感,还解决了问题!第二副对联,既驱赶了那些虚情假意的亲戚邻居,又给自己出了口恶气。
接下来要说的第三副对联,却是发生在棺材铺的故事,这个听着就比较诡异。棺材铺会有怎样的对联呢?
像做生意的人,比如,镶牙诊所的对联:“开口金闪烁;闭嘴玉生香”。裁缝铺的对联:“裁出天下秀;缝合一生情”。山货店的对联:“春风一笑花千树;秋月再现果百家”。这些店铺门口贴对联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让客人看了舒心。
棺材铺的绝妙对联
棺材铺的对联到底要怎么写?既不能写得喜庆,也不能写得悲怆。有一位棺材铺的老板却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对联。
上联:人无千岁寿
下联:我处有长生
“人无千岁寿”意思是说,每个人生下来,不论贫富贵贱,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
下联“我处有长生”,是对“人无千岁寿”含义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生命只有短短数十载,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而棺材铺的使命正是给死去的人最后的安抚,把他们送上永恒的归途。
这副对联里,短短十个字,并没有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悲伤,却有着一种看清生死的豁达。既写出了棺材铺的使命,又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觉得十分玄妙,令人拍手称赞。
火葬场门口的对联
但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丧葬习俗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现在国家倡导火葬,节省了资源和土地,火葬场也因此成为了人生最后的归途。
曾经在一家火葬场出现过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早来晚来早晚都来”,这和棺材铺里的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向世人传递了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下联是“先到后到先后全到”,这句是整副对联的点睛之笔,意思是说火葬场是所有人最后的归途,所有人最终都会来到这里,只是早晚先后的问题。
这副对联使原本生死离别的悲伤场景,多了一分对生者的安抚。死亡本就是所有人的归宿,逝者只是先行一步,活着的人应该节哀。原本悲伤的人们,看到这副对联,或许会有些许释怀。
对联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才华,还富含一些实用价值,和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希望这种传统文化瑰宝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妙趣西瓜联
唐伯虎人称江南第一オ子,有一次父亲拿出炒豆和西瓜招待客人,他先抓把炒豆放在兜里,又拿一块西瓜,正要吃,父亲见状,批评他,客人解围说:“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这西瓜炒豆你就拿去吃,”唐伯虎满口应承,客人捻开一粒炒豆道:
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唐伯虎立即对道:
西瓜切破,分开两片玉玻璃。
客人听后大加赞赏。
有一次明代文学家蒋涛用西瓜招待客人,客人出上联: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正在切西瓜的蒋涛立即对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抗战期间,住在重庆的于佑任,因事偕郭沫若去北石言邀约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一起到北温泉议事。天热,购西瓜解渴,才思敏捷的于佑任触景生情,笑谓郭、吴道:“适得一上联,请作对。”联曰:
游北温泉,吃西瓜,吴南轩做东;
此联嵌东西南北四方,一时难以作对,事毕,于、郭搭公共汽车返渝,车至上清寺,忽闻售票员呼道:“至上清寺的旅客请下车,郭沫若欣然对出了下联:
至上清寺,请下车,于佑任左转。
因于佑任须左转回家,以“上下左右”对“东西南北”可谓珠联壁合,妙对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