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故事和传说(345),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能不忆江南3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
迎月楼原在扬州古城内,建于宋代,今已不存。上联中的“阆苑”指传说中的神仙聚会的花园。“三千客”用战国时孟尝君养客三千之典故。下联里的“明月扬州”暗引徐凝《忆扬州》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同时,“明月”二字又契合了“迎月楼”的楼名和登楼赏月之主旨。上联把迎月楼比拟为神仙聚会之地,下联又或多或少为扬州作了一番广告,可谓妙哉。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书法家、画家、诗人。受元世祖赏识,授兵部郎中。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加礼敬。获赠魏国公,谥号“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矩题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三元坊附近。北宋苏舜钦所建,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命名。并作《沧浪亭记》。
梁章矩(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chai)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嘉庆进士,官两江总督。国内楹联学集大成者。著述了不少有关楹联的书籍,对楹联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扬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遥山皆有情”。联语地表达了中国失意文人将“清风、明月”视作自己心灵上的避难所,寄情于山水,陶醉于大自然的心态。此联集两位名人诗句为一体,浑然天成,如出一人之手;且颇具哲理,情趣高雅,实乃佳作。
小时候特别喜欢对联,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好像是每个人都会对对联。干个什么活先对个对联。 特羡慕,其实我们在很多书籍 电视 电影里也都常常见到对联。
这不快过年了。想起那些很有意思的对联,就想把它们记下来,于是今天把之前有印象的对联整理了一下,供大家茶余饭后欣赏。如果大家还听过哪些既有趣又励志,还优美地对联 欢迎留言。后面有机会我会再整理。
1,蔺相如 司马相如 名相如 实不相如
魏无忌 长孙无忌 彼无忌 此亦无忌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 在江西督学时, 有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李梦阳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的名字相同, 我出了个上联你来对,若对不上来 你就要改名,不要丢我梦阳的脸。
于是就出了上联 “ 蔺相如 司马相如 名相如 实不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文学家,著名的《子虚赋》就是他写的。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国相,“完璧归赵” 的主人公。当然蔺相如的文采远不如司马相如, 这里借此来说,你和我名字虽然相同,但才学没得比。
结果这个童子也挺有才学 略加思索 对了下联: 魏无忌 长孙无忌 彼无忌 此亦无忌 。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为人谦和 礼贤下士 门下食客众多。长孙无忌是唐初大臣,长孙皇后之兄。他的意思是,你看古人都不计较名字相同,您也别计较了。
李梦阳 非常欣赏这位童子的才学,后来还推荐他做了官。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代文学家 蒲松龄书房的对联, 当时蒲先生热衷于功名,但屡试不第,后来写《聊斋志异》又花光所有家资,为了自勉,继续著书 写下了这副对联。我们今天看来也是第一励志对联了。
3,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王 岳飞坟前的对联。大家都知道岳飞的故事 岳飞坟前 人们用白铁铸了秦桧等人的像跪在岳飞墓前以示赎罪。 所以这副对联写的---
4,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是小时候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 听来的 还记得那个评书的名字叫《铁伞怪侠》,是里面一位丐帮高手的对联至今没忘记,觉得很有意思。写来给大家看。
单田芳老先生
5,九万里风斯在下 八千季木自为春
好像是零几年 我们去西递宏村 旅游 那边都是徽派古建筑 晚的也是明清时期的,每进去大堂总有很多对联 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其中一个。听上去是不是有种豪气万丈,气魄山河之势。
6 春云夏雨秋月夜 唐诗晋字汉文章
这个好像也是西递宏村看到的, 上联是美景 下联是美文
西递宏村
7 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文长的青藤书屋的对联, 徐文长 即徐渭 明代三才子之一,书画家 戏曲家 还是军事家 特别有才。
徐渭画作
8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这也是记忆很深刻的一副对联,出自林则徐的一首诗
全文是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可以读出林则徐 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
林则徐
9 几点梅花归笛孔; 一弯流水入琴心
南海西樵山枕流亭名联 西礁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县官山圩附近。在那里自古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词对联。
西礁山风景
10 发奋识全天下字; 立志读遍世间书
有一天年轻的苏轼写了这个对子挂在门口 “识辨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的确,自古恐怕只有苏轼这样的大文豪才敢这样写吧。
当然苏轼也当得起,文学上和欧阳修 韩愈 等齐名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上和黄庭坚 米蒂 等合成 宋四家; 诗词上和辛弃疾 并称 苏辛 开豪放一派,又善文人画。几乎是艺术全才,而且都是顶尖水准。
不过,这副对联 也确实说明了苏轼年少气盛 当时是有点飘,后来苏父担心儿子心大,不求上进,就动笔改了改,写成 “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成了名对。
这也说明无论我们多么厉害 还是要谦虚。谦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大家听过那些有趣的对联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快来写出你当年听过的记忆犹新的对联吧。
苏轼
11 曲槛接云高 光见清风 明借月
空亭收野趣 动观流水 静观山
这是在一本对联的书籍里抄录的,本子还在 书名忘了,可见年代久远。 不知道作者。只知后半句对联的出处。
我们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征明 曾在苏州拙政园 梧竹幽居亭 题了对联为“动观流水 静观山;爽借清风 明借月”。其中 爽和明 动和静 都用得极妙。本来一座静静的亭子 写得格外“活”。
苏州拙政园 梧竹幽居亭
12. 素位而行 无不自得; 居易以俟 乐在其中
还是来自于我抄的对联集里,意思是 按照平常老百姓的行事作风,自得其乐。简单朴素的安居生活,等待命运自然安排 也会有诸多乐趣。 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中庸》中有:君子素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徼幸。传达的是一种古人的豁达的胸襟。孔子说过 “不患人之不知己, 患不知人也。”
丁远峙先生著的《方与圆》一书,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与它初次相识是在自己读初中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从家中的书桌上发现它,翻开的首页便是父亲题的字“做人应该学会内方外圆”。
该书父亲购于武汉市阳逻书店(二仟年古历九月二十七日),父亲虽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非常喜欢买书,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在我们那幽静的小山村远近闻名,每到逢年过节之际,附近的乡亲便请父亲写对联。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有买书籍的习惯,父亲对于书的喜爱,给年少的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自觉中喜欢上了阅读,参加工作之后,借口忙于事务性工作,渐渐把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遗弃。今天看到书架上仍然保留着这本书,总是不自觉地去翻阅,寻求书中的故事赋予自己前进的动力,正如作者所说,书中总有一种情感让人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内流满面。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方与圆》的书名取自一枚外圆内方的铜币,揭示了做人处世须“外圆内方”的道理,书中完美诠释了为人处世中“方”“圆”两者的关系,方—乃做人之根本,圆—乃处世之大道。在人的品质培养、气质修养、人性、处世技巧等方面。如果能恰当地把握“方”与“圆”之间的分寸,就能使人生更快乐,事业更成功。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便有这样的定论。
《方与圆》一书没有很深奥的理论,却用妙趣横生的事例将人的生理活动剖析出来,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奥妙,学会为人处世的技巧。书中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从加强自身品德素养开始,通过灵活的处世之道逐步走向成功。这里的成功,它代表的是一种境界,一种观念,一种自豪,一种素质修养。
说道成功二字,如何才能成功呢?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想得到的答案,通过书中的介绍,结合自己粗略的见解,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一个人是否具备优秀的品质。品质当然是一种复杂的组合,但优秀的品质中最重要的成分必须有自信、勇气、热忱,其次善于捕捉他人的心理状态,学会圆滑的处理各种事情。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阶梯,建立自信是激发一个人潜能的最佳法宝,也是塑造良好气质的重要因素,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奋斗的信心,谈何走向成功之路。
勇气,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金钥匙之一。勇气是自然的本能,我们每个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一种潜在的英雄本色。著名作家海伦有勇气接受自己残疾的事实,并且克服黑暗的恐惧,才有出书的成功。有勇气并不意味着没有恐惧,只不过许多残疾人士带着抱怨和怀疑的态度度过一生,事实上只要勇敢地去做、去拼,你的勇气将会激发巨大潜能,它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书中认为“有心人”就是有热忱的人,而热忱指的是对生活的热爱,追求事业的狂热。人生的真谛就是生活,热爱人生就是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热忱的人,才是人生的最大享受者。即使如此,人生短短数十年,我们不应该充满热情地活着吗?
圆满是成功之道,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证。良好的处世技巧能让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他人的喜好,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方与圆》,一个耐人寻味的书名,让人无暇思索,帮助我深层次地认识了人生和人性,教会了我人生的处世之道就如一枚铜钱,内需要刚正不阿,外须得圆滑变通。《方与圆》给了我信心、勇气和智慧,指明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今后我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以开阔的胸襟去面对生活,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