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如水,波澜不定。赏月之余,不禁想起了“丙辰”的历史。那是一年中秋,大清朝乾隆皇帝全力开发广袤祖国的西北边疆,实行了一项恢弘规模的治水工程——丙辰改河。几百年过去了,丙辰之治的精神依然在我们心中激荡,激励着我们全力前行。
静夜思
秋夜,满天皎月。月下的万物,清晰如昼。这时,我静坐在窗前,眺望着远方的山水。思绪渐渐飞到了远古,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那诗一开头,便是这样的惊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千年来,每当人们仰望夜空,总会有人把这首诗背了出来。也正是这样的文化符号,让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池上·清明
清明,春暖花开,这个节气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各自寻访亲人,祭扫先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写到了清明时的景象:“草色遥看近却无,天清近水横空。”整个诗篇像是一场盛大的祭奠,配上满天繁华的景象,充满了哀思和感慨。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是指这些美好流逝的事物本身,还是那些承载悠久历史和文化符号的事物?
临江仙·满月西楼寻古迹
晚秋之夜,满月当空。在心怀浪漫的心情下,我来到了一座废墟古迹旁边。哪个时代的文化遗迹?又是哪个人留下了这些极具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遗物?唐代诗人杜甫曾有句名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每一个时代都有留下来的文化符号,它们可以激起人们的情感,让人们对生活和世界有更深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