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词语与成语
“活化石”一词源自法语“fossile vivant”,指的是保存了长期地质历史的生物群体,如鲨鱼、蒟蒻、银杏等。这些生物在地质年代中已经存在了很久,但它们的现代代表仍然保存了原始生物特征。类似于生物学中的这些“活化石”概念,在语言学中,也存在着一些词语和成语,保留着古代时期的用法和意义。下面将介绍一些中文“活化石”词语和成语。
词语类“活化石”
1.《庄子》的“反者道之动也”
“反者道之动也,静者道之基也”,这是庄子中的名句。其中的“反”本意为“背离”,但在这里是“转化”的意思,指万物都是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这种用法在普通话中已经很少见,但在台湾地区的方言中经常使用,“反思”就是一个例子。
2.《论语》的“子曰”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目之一,其中的“子曰”常被认为是孔子亲笔所写。虽然近代普通话中已经用“说”代替了“曰”,但在某些方言中,如四川话中,“曰”仍然被广泛使用。
成语类“活化石”
1.口若悬河
这个成语形容人说话能力出众,就像是一条瀑布,不断地流淌。它的意思与“河口”一词的字面意思(河水汇成为河口)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长江口”的说法有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其源头在西藏,流经10个省份后注入东海。因为长江在注入海洋时水流汇聚猛烈,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瀑布,因此流水比喻人的能力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2.指手画脚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手笔非常生动,就像是在画画一样,常常会伴随着手势和表情。这种说法是由唐代时期佛教僧人所创,武则天时曾受到其启发,为这个词语的流行作出了贡献。
总之,“活化石”这个概念并不仅限于生物学中的定义,语言学中也存在着许多“活化石”词语和成语。它们代表着人类语言的演变历程,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一定的使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