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_诗词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书东吴孙权的一篇表文。文章以描述蜀汉和东吴两国交战的情形为始,接着落实了蜀汉的意图,请求孙权借兵攻打曹魏。这是一篇含有巨大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之作。
后出师表_诗词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违法度者,皆当受之。若有应奉诏命,而违止不效,以迎奸细,则凶逆从中起,此勿容也。
宜追先帝之殊遇,致简臣以致孝;抚孤臣之泣,着念报以效之上。临江仙之案,群疑亲而疏,中涓自系,以睢阳之戚,庶几伯仲之间,关押私门之计,定不坠於一隅。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丁原、周异、贾诩、李蒙、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微介意,性行闇薄,闻於鲁恭而卧薪尝胆,提三省以除乱,此臣之所以致力效命之地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伥干内外之急,恐遭咎嗟,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勉之哉!
后出师表_诗词后出师表翻译
先帝在创业未过半程之时便在中途夭折,如今天下分裂三方,益州疲惫,现在正是生死存亡的危急之秋。但是身为侍卫之臣不畏苦拼,忠心耿耿之人情愿身外投效,是为了感激先帝的嘉奖,并把这份报答献给陛下。
这时当开放圣像,表彰先帝的政绩,振振志士之气,不可轻视自己,更不能引用东拉西扯的话来封住忠谏之路。
宫廷与府中不过是一体,贯彻惩治罪状,不能重视当先泄漏。若有犯罪的行为,就要依法处决。若有奉行诏命,但违背拒绝,反而迎奸纵向,只会酿成逆乱凶猛,因此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
应追求先帝殊遇,效法自己示范尽孝的臣子们;安慰孤儿寡母的痛哭,点拨他们,更好地为政府效力。郭攸之、费祎、丁原、周异、贾诩、李蒙、董允等都是极好的人才,忠贞不渝,为能够被先帝选中,传承给您。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先征求意见,然后再去实行,一定可以弥补疏漏。
向宠将军,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淑晓的性格,战场智略过人,在以往的试炼中,得到先帝的多次褒称为“能人”。正是因为先帝的这一肯定,这位将领得到了众议推选,成为督军的好人选,我认为他的实力很能够出色地治理军中的事务,军队的上下能够和睦相处,发挥各自的优势。
亲近贤士,远避庸人,这正是汉朝兴隆的关键所在,远离贤明,靠拢庸才,这的确是东汉造成颓势的原因。当先帝还在这个世上时,总是跟我谈到这一点,不断地叹息和痛恨桓灵等人的行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纯不渝的臣子,如果您能亲近他们,相信他们,那么汉室的大好局面,一定能够日益增长。
我原本是个小布衣,耕耘在南阳之地,活在混乱的时代里,不求名高于诸侯。先帝不以我为微贱,信任我的谨慎和事业的执着,又听说我躺在草堆上苦练内功,下海三省,为消灭混乱不惜牺牲自己的命。这就是先帝委以厚望的缘由。
我担负着这个使命,日夜忧虑,不敢让先帝托付的事情落下,不敢遗漏内外的任何变故,所以在五月,我决定要深入北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队兵甲已足够,应当鼓舞三军士气,北上中原,竭力消灭难缠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威仪,回到故都。
请勉励我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