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何以成语?
在汉语中,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成语,这些成语的背后都有着历史或者典故的渊源。犯而不校则是其中一款,究竟这个词语如何衍生出来的呢?
犯而不校的典故
犯而不校这个成语源于《史记》,在《史记》卷八十二,有一则名为《田忌赛马》的故事,其中就包含了这个成语。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和韩国之间经常会进行马赛。一次,齐国的田忌和韩国的孙膑进行马赛,田忌派出自己的马中了,而孙膑的马先后跑了两次。之后,田忌又派出上中下三匹马,孙膑也分别派出了三匹相对应的马。最终,田忌派出的马中了韩国的马,但是他派出的其他两匹马都比不上孙膑的。孙膑就对田忌说:“得马优而少,失马劣而多。此犯而不校之义也。”这就是犯而不校这个成语的由来。
犯而不校的意思
犯而不校的意思是犯了错误而不去改正。在田忌赛马这个典故中,田忌因为得了第一名而不去在意其他两匹马的表现,导致最终输给了孙膑。因为他犯了错误却没有及时改正,因此犯而不校逐渐被人们引申为不修辞令,只在表面上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从长远来看的后果,这种做法显然是愚蠢的。
犯而不校的应用场景
犯而不校这个成语,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不要只在眼前看到利益,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在很多场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在职场上,一些人可能会因为眼前的工作压力而失去对长期规划的考虑,最终导致衰落。而一些人则会把眼光放得更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价值来获取更好的职业机会。这些人都很清楚:犯而不校的后果是严重的。
同样,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犯而不校的例子。比如人们可能会因为短暂的快感而沉迷于游戏等娱乐活动中,而忘却了其他重要的方面,比如学习或者家庭。这种行为只是追求眼前的快乐,却犯了不够优秀的错误,不利于日后的发展和生活。
最后的总结
犯而不校这个成语,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它告诉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眼前表面的东西,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中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