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翻译及注释
《后赤壁赋》是著名诗人苏轼所作,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它以东周末年,魏、蜀、吴三国联合,对抗曹操之战赤壁之战为背景,描写了蜀汉、吴国的战士在赤壁鏖战的场面,展示了豪迈的气魄和爱国的情感。下面是《后赤壁赋》的翻译及注释。
前言
此前句,无须说明。东周:泛指周代末年,距今约2500年。士,古代指学问高深的人。
然后天公作美,良有以也。穷睇之日,抱明月以为终南之游;披云间之光,纵目于宇,俯首而将翼赤霄之上,驰骋乎群情之所钟。
然后天公作美,良有以也:然后形容天气晴朗明亮,实际上是要描绘那一场历史古战。穷睇之日,抱明月以为终南之游:在赤壁之战之前,吴主孙权曾与周瑜谈论过一次宴会,乘船登上江岸,远眺终南山。此处,苏轼把那时回首的孙权的情景引入到后来赤壁之战的胜利之中。
霜余食庚,单于大海之东。橐龠径宅,千里伐柯,众蛇九龙。
霜余食庚:庚为秋分时节,此句是套用《诗经》的开门节气的说法,意为冬天到了,已经有霜降了。单于大海之东:单于,本指独立统治少数民族的君主,常被用来泛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此句意为单于统治了大片的草原,这草原之东,即指幅员广大。橐龠径宅:橐龠指贮藏军械的袋子,径宅即军营。千里伐柯:伐柯指的是抽刃断水,即兵家伐谋的策略。众蛇九龙:此句为汉末诗人曹操所作,又称“蛟龙戏于渭,何足以穷年”,是形容曹操统治天下,威震四方。
烟销日出舒阴,雾色蔼山通巨川。
烟销日出舒阴:形容烟霭消散、日出、天逐渐放晴。雾色蔼山通巨川:形容山雾缭绕,巨大的江、河发出阵阵的咆哮。
军、阵俯冈峦而览,可尽而知者乎?
此句意为战争如此紧张,且军队大量配置,很少有人能够在一览众山小的关头,尽知军阵中的情形。一个人要恰当地了解整个局势,需要从一个个细节来把握这个阵势。此外,此句有对古人军事观念的一种启示。
路千里而后巷深,事一如而再。
此句以士兵的角度描述战争的艰苦。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途遥远而且战争还要反复进行,每一次事情都一样。
千载奇谋,致一戎马之倾,功、名全释然。吾士所为之事必常二三者焉。
千载奇谋:指历史上的战略奇谋。致一戎马之倾:把全军的深度投入到一个地方。功,指所取得的成绩;名,指辉煌的出名和盛名。全释然,指一切都被释然掉了,没有任何遗憾。吾士所为之事必常二三者焉:形容士兵的忠诚和为军队效劳的心态,说明他们的信仰是坚定的,只要能够守住信仰,就能够顺从军队为所欲为。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谈,乃今将以趣于陈迹。
世之奇伟、瑰怪:有关于时代奇异、瑰奇、稀罕的历史事件。非常之谈:指琐屑的史实、民间传说,和说人话从而历史研究的利器。此句是第一段连起来的感言,作者自爱,内有感叹。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区别
前赤壁赋是苏轼在临安府任太常博士的时候,在夜中在红娘子卜氏船上钓渔所作。章法比较松散,而且时间先后顺序不太分明,仍是一篇集体诗歌。后赤壁赋恰恰相反,是苏轼在为政之后所作,章法严谨,先后顺序明显,也是诗人个人的作品,因此被称为《苏东坡后赤壁赋》。
结语
《后赤壁赋》是一篇有情有意的诗歌,展示了苏轼那壮阔的视角和家愁思乡的情感。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也表达了对当时的政治现实的不满,对于官场的多舛与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和批判。苏轼在这篇文章中所传递的是他当时所闻、所见、所思,而通过这些关心、思考和体验,更多地进入了古今中外人类命运的深入探讨。这篇文章在现代汉语课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探索中国千年文化历程的一个精彩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