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者:何以言而无信、拒不遵守诺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诺言,则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桥梁。但是,许多人却不守承诺,言而无信,甚至拒不遵守诺言,给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和麻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失信现象频发呢?
诺言与信任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依靠他人,例如购买商品、签订合同、开展业务合作等等。而在这些交往过程中,诺言和信任则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因素。诺言是对方对我们的承诺,是建立在过去行为和记录基础上的信任保证。而信任则是我们对远程陌生人或异地商家的依靠感和安全感,是在多次诺言履行的背景下自然而然建立的联系和粘性。
失信现象的常见形式
首先,言而无信,毁掉诺言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承诺好了不迟到,结果始终迟到;答应好了要完成任务,却推卸责任或敷衍了事。这样的失信行为不仅让他人失望,也折损了自己的信誉。其次,拒不遵守诺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例如,合同中明确规定须按时交货,但是制造商故意推迟时间,耽误交货,甚至无故中断或取消合作。这样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对诺言的理解和信任,也损伤了合作双方的利益。
失信现象的根源探究
失信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原因。一部分人之所以言而无信,可能是因为说话轻率和凭空许愿。他们只是想交际或者取得某种利益,却没有真正的打算去履行诺言。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因为经济利益或个人信誉等因素,意图不履行诺言,或者故意拖延乃至破坏诺言。在商业谈判、合作或者竞争时,诺言失信则更容易发生。万事达卡(MasterCard)曾经在商家终止使用Visa信用卡之后,承诺会支付一份撤换费用,但是最终其也没能美滋滋地兑现诺言,这样的事情在数不胜数的商业合作中也很常见。
如何预防失信
对于失信行为,我们不能一味地耐受甚至默认。相反,应该对此予以反击和防范。一方面,需要倡导公正、公平和诚信的社会风气,让诺言和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和加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承诺三思而后行,量力而行,不要轻易许下不切实际的承诺。同时,也应该引起对方的重视和亲诚交往,以免对方利用老朋友关系或陌生人阻挠而出尔反尔。最后,当失信现象发生时,需要敏锐地捕捉信号,及时进行沟通调解,尽可能基于不受影响的大局做出合适的结论。
最后的总结
世上万物生长、成长与变化,基于信任与诺言的依托, social order方可保持稳固。只有大家共同守护诺言、信任,遵守约定,才能够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实现更高的个人与集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