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熠熠,诗词歌赋
“碧玉熠熠”是一个形容词,意味着晶莹剔透、华丽而高贵。在古代,碧玉是帝王、贵族之间礼赐和收藏的珍宝。而在文学艺术中,碧玉常用于修辞手法,引证其高贵、典雅的象征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碧玉在诗词歌赋中的应用。
碧玉在诗中的描写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碧玉重关瘦金薄”的描写。这里,碧玉被用来比喻珍贵而脆弱的事物。而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却有“短笛一声如裂帛,心情万种,碧玉池中物,应见尽、不须言”这样的描述。这里,碧玉被用来比喻娇美绝伦的女子。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诗人常用碧玉来形容珍贵、娇美等形象。
碧玉在歌曲中的唱和
清代纪君祥的《长恨歌》中,有“临别赠言,关恩重,告归常局促,苦道来、夜雨滴不湿,轻尘污、移步觉心急。碧玉仍前缀,夜深应、犹照此、珊珊来迟。”这样的唱和部分。这里,碧玉不再是简单的形象,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配角。
碧玉在赋中的象征意义
在唐代李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中,“王孙”在这里被理解为诗人自己,碧玉则被用来象征其文学追求和人生心愿。碧玉的高贵和美丽,与诗人内心的追求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在古代诗词歌赋中,碧玉常用于形容珍贵、娇美等形象,或用来象征高贵、美好、追求等抽象意义。这些唯美的形象和寓意,与诗人花枝招展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瑰宝。